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406,六下江南(1/3)

作者:笑谈正说
1712年——1722年康熙六下江南,修避暑山庄、圆明园等。

康熙在位期间六下江南。他生在北方,长在北方,对南方不了解。“东南黎民,风俗尚未周知”。听说南方山美水美人更美,他想亲眼去看一看。“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在体察民情的同时,顺便看看水患的治理情况。

康熙最关心的三件事:治河、兴农、三藩。治河排在第一位。现在三藩问题解决了,兴农问题也差不多了,可以集中精力治理水患。他计划的南巡路线途径大运河、黄河、淮河、长江,既可以视察河工也可以沿途赏景,工作娱乐两不误。

于是他带着太后、皇后、太子一大家子人,浩浩荡荡向苏州出发,沿途游山玩水,视察水利工程,尽兴而还。

见识江南美景美色之后,康熙欲罢不能,之后又五次下江南。

康熙六下江南。野史、、影视说他六下江南都是微服私访,以普通游客的身份,只带几个随从,走街串巷,查看民情,顺便游山玩水,泡妞把妹,其实那都是瞎掰。作为外族占领者进入新占领区,没有军队的保护,吓死他也不敢迈出一步。第一次路过扬州时,即使有军队护驾,他都没敢住进城里,接见官员都是在船上。他担心“扬州十日”大屠杀后的民众仇恨心理还没有消除。随着时间流逝,仇恨慢慢淡去,他才逐渐大起胆子进入城里,但微服私访仍然不敢。

皇帝出巡,到哪都是前呼后拥,高接远送。

康熙下江南说是视察河工,其实就是一个招牌。路过河就去看一眼水利工程,询问一下进度;路过城就去见一下官员,联络联络感情;路过景就去玩一玩,做首诗,题个字。

康熙的确非常重视治河,每年拨几百万两白银用于水利工程,占清朝财政收入的十分之一。治河不仅能减少水患还可以促进农业生产。视察河务,包括运河漕运、淮河改造、尤其是督查黄河水患的治理是他南巡的目的之一。他每次下江南都会去治理黄河的第一线指导工作。

但是视察河工用不了多少时间,看看就得。他大部分时间还是用在游山玩水上。

康熙六次南巡,短则两月,长则四个月,用在视察河工的时间通常只有一天。有时候停靠岸边,上去走一走,看一看。有时候连停都不停,走马观花,就在船上望一眼。

他路过泰山时,也像其他游客一样登泰山之巅看日出云海,并且在泰山留下很多题词。他路过孔庙时拜祭了孔子,以此方式笼络人心,显示他和汉人皇帝没有任何区别。

说康熙下江南泡妞把妹纯属杜撰。作为皇帝他根本用不着撩妹,沿途地方官把美女作为礼物之一送到他面前。康熙的宫内已经有很多汉族的嫔妃,六下江南时更是收了很多江南美女。康熙算不算是好色不好说,但他的嫔妃是清朝历代皇帝里最多的。他子女也最多,有55个。最小一个孩子在他年近古稀时降生。这说明他的性功能还是很强大的。

康熙每次南巡都要花费百万两白银之巨。如果是仅仅是视察河工,这种方式成本忒高一些。还不如派专家、官员去检查,省下银子多搞些水利工程。

康熙出巡花费百万也仅仅是国家财政支付的费用。地方财政、个人花费多少恐怕没人统计。康熙六下江南,地方官挪用财政资金用于接待工作,造成江南钱粮亏空。《红楼梦》的原型曹雪芹的爷爷曹寅为了接待他落下一屁股亏空,最后家破人亡。

各地为康熙临时住宿修建了很多行宫。康熙每座行宫给他们补助两万两白银。但这两万两白银够盖一座行宫?万历给福王盖个接近皇宫标准的王府还花了好几十万呢。

地方官员、富商献上的礼物价值几何也没法统计。

所有这些都是民脂民膏。

康熙不是一个懂得节俭的皇帝。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