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387,抗倭援朝(2/3)

作者:笑谈正说
和大臣。

双方互派使者开始议和。

战争告一段落。

明军陆续撤回国内,只留一万人协防朝鲜。

李如松进京述职,因功封太子太保。

先前万历承诺立储,可第二年又反悔了。他让人跟当时的首辅王锡爵讲,我先把这仨儿子都立为王。等皇后生了儿子,我就有了嫡子了,那时再立太子不迟。王锡爵认为可行,替皇帝拟好了诏书。

但这事被群臣知道后,舆论大哗。皇帝说话不算数,耍花枪呢?群臣联名上书万历,要求马上立太子。王锡爵被大家认为丧失立场,遭到炮轰。王锡爵没法干了,只能请求退休。

万历又气又无奈,不再提封王的事,但也绝口不提立太子。

王锡爵退休了。万历让吏部推荐首辅人选。吏部郎中顾宪成力推王家屏。万历不同意,驳回。顾宪成再推人选,推来推去都是坚定的立太子派。万历怒了,将顾宪成赶走。

顾宪成回到家乡无锡,修复了一所废弃的学校——东林书院,开始收徒授课。他授课不单讲授四书五经,经常跟时政挂钩,理论联系实际。他也经常请一些政客来宣讲他们的政治见解。一来二去,东林书院成了影响很大的政治沙龙。一帮人聚在这里,讨论时政,评价政治人物。他们批评朝中的当权者包括皇帝和他们的政策、做法。朝中支持他们的大臣予以响应。而反对他们的人称他们为“东林党”。那时候被称为党可不是什么好词,是拉帮结派,结党营私的意思。

万历最终选的是“柔而懦”的赵志皋为首辅。赵志皋是和事佬,谁都不想得罪。

万历仍待在宫中“养病”。有人上书批评皇帝“十不如初”:跟太后关系不如以前亲密了;祭祖也让别人代替;不如以前好学,把经筵都罢了。不如以前勤政;祭天也不去了;赈灾不积极,派宦官下去开矿、收税倒挺积极。不如以前节俭;不如以前虚心纳谏;跟诸王关系也疏远了;任贤用能也不如以前。

有人把万历当前的状态总结为“不郊、不庙、不朝、不见、不批、不讲”。简而言之,什么都不愿意干了。

不过也得分什么事。有人上折子说开矿、收税的事。他积极着呢,马上批,马上办。

当时皇宫的坤宁宫突发大火,大火从坤宁宫蔓延到乾清宫。这两座宫殿是皇帝、皇后的寝宫,是后宫的核心宫殿。万历正张罗重修,祸不单行,前三殿又烧了。前三殿是皇帝办公地方,是前宫的核心建筑。

明朝皇宫就是现在的北京故宫。前三宫、后三宫坐落在故宫中轴线上。这些宫殿被烧毁后,大臣上朝,一进午门就能看到御花园。

重修前三宫、后三宫等于重修半个皇宫,工程浩大,花费巨大。

但是国库拿不出这么多钱来修宫殿。宁夏、朝鲜两场战争已经把财政榨干了。

怎么办呢?有人建议皇帝开银矿。找出银矿也就等于找到了聚宝盆摇钱树,取之不尽用之不竭,想怎么花就怎么花。万历很高兴,马上派出大批宦官以矿监的身份去各地找矿开矿。

有人建议加税,这个比开矿来钱还快,并且还没有成本。万历马上照办。宦官作为皇帝的税使,下到地方接管了当地的税务部门,开征矿税、店税、商税、船税。

宦官出去属于皇帝的钦差,没人敢惹。

矿监奉旨开矿,说哪有矿就挖哪,根本不管会给别人造成什么损失。比方矿监来到某处,当地伺候不周或不肯贿赂,惹矿监不高兴了。矿监说谁家下面有矿。手下立即动手拆房。房主不得不贿赂求免。

税使负责收税,任意加税摊派,设卡收费。你拿个针头线脑去卖也得交税。当地的工商业受到严重干扰。受冲击最大的是商业。三步一岗五步一哨地设卡收费让商人的买卖实在做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