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377,嘉靖革新(1/3)

作者:笑谈正说
1524年——1548年首辅张璁革除时弊,整顿吏治。严嵩以逢迎入阁拜相。

大礼仪之争不仅让嘉靖的老爹正了名,也让王守仁出了名。但是王守仁的心学并没有因此取代了朱熹的理学。理学还是作为正统思想流传下去。

理学强调规矩,这限制了思想的自由。人们被理学束缚住,思想越来越僵化。

“大礼仪之争”后,张璁成为嘉靖的宠臣。但“大礼仪之争”的后遗症仍在,有些大臣认为他为虎作伥,鄙视他,不愿跟他合作。张璁于是掀起新一轮的清洗,把反对他的人排挤出朝。接替杨廷和任内阁首辅的老臣费宏也因受到张璁的不断诋毁而自动辞职。嘉靖请来已经退休在家的杨一清任内阁首辅。张璁不服,处处排挤他,逼得杨一清再次申请退休。

张璁终于得到了他梦寐以求的首辅职位。

不过,虽然张璁谋取首辅职位的手段令人不齿,但他在首辅位上的工作还是可圈可点的。张璁在任期间力行改革,被称作张居正改革的先声。

在吏治方面,他任贤用能,惩奸治恶。他一方面严惩贪污腐败,严禁贿赂请托,另一方面加强对官吏的考核。他对于贪官污吏敢下狠手。

同时他建议嘉靖以能力选官,不要单纯依赖科举。有学问的人不一定就有做官的能力。有些人高分低能,文章写得挺好但不能把一方百姓治理好。也有些人虽然没有进士出身、本科文凭,但能力出众。他改革选官方式,“但有廉能爱民者,许一体推举擢用使”。廉洁、胜任、爱民的人,不受资历门槛线的限制。

以能力选官是张璁的一项改革。

对于宦官,张璁主张要严格限制使用,绝不能让宦官乱政的问题再次发生。

在他的主导下,大批宦官被裁减。被皇帝派到各地镇守太监全部撤回。皇帝有事跟内阁商量,找大臣们讨论,不再征求宦官的意见。司礼监也只是一个帮皇帝治理文书的秘书处,不能再左右内阁、左右朝政。

嘉靖一朝,宦官回归服务工作,再没有出现宦官乱政。这也是张璁的功劳。

明朝中后期时,土地兼并已经非常严重。在工商业发展受限的前提下,绝大多数人只能依靠土地谋生。失去了土地就等于失去了饭碗。没了饭碗,农民被生活所迫成为流民、变民。当时全国人口六千万,流民就有六百万,数字非常庞大。流民遍地、民变频发使社会变得越来越不安定。所以土地兼并被认为是社会动乱的原因之一。

皇帝给王公大臣各级官员发的俸禄或赏赐,有时候是钱,有时候是土地。作为俸禄、赏赐分给臣子的土地,土地上产生的赋税全部归臣子所有。明朝的工资低,分给臣子的土地并不多,赋税自然也不多。臣子想吃饱吃好就得想方设法多搞土地,诸如以荒田名义求皇帝追加封赏,或者霸占、购买、巧取豪夺,总之各想各的辙。到了嘉靖年间,全国半数土地都不再向国家缴纳赋税。

张璁决定清查土地。超标多占或者说非法取得的土地该收回收回,该交税交税。

嘉靖也把皇庄交公,改名官田,把赋税交给户部。

张璁以京郊为试点开始清查工作。试点很成功,在京郊查出五万顷非法土地。旗开得胜后,清查工作迅速在全国展开。国家税收迅速增加。

为了简化税收方式。张璁把田税、丁税、徭役以及其他乱七八糟税合并为一,折算成银子让农民一次性缴纳。计税的依据是田亩数。你家有多少地就交多少税。不用你交公粮、服徭役,你只管交钱就行了。我需要粮食我自己去买。我需要人服役我自己花钱雇人。

这个税收办法后来被张居正改造为“一条鞭法”。

张璁的税收新办法并没有推行下去,阻力太大。以前按人头收丁税。地主家人少,丁税也少。现在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