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377,嘉靖革新(2/3)

作者:笑谈正说
成按田亩数收丁税。地主家地多,税负“噌”一下上去了。地主认为不公平。普通农民基本不受影响,甚至税负还降低了。但是地主不干啊。地主包括王公贵族、官员乡绅。这些人势力大,百般阻挠新税法施行。后来张璁患病退休,这事也就黄了。

张璁在任期间推行改革,遇到的阻力不小,挨得骂也不少。

恨他的人想把他扳倒,但是抓不到他什么把柄。张璁这人为官清廉,一心为公,从不搞任人唯亲的小圈子,几乎没什么小辫子能被人抓住。并且嘉靖相信张璁,支持张璁。张璁在朝中始终屹立不倒。

后来张璁患病,请求退休。嘉靖舍不得他,极力挽留,“为之亲制药饵”。直到张璁昏倒在工作岗位上,嘉靖才不得不同意张璁退休。张璁回老家温州养病。嘉靖时不时派人去温州探望,希望张璁尽快病愈复职。但是张璁一病不起,最终还是死了。嘉靖闻讯非常难过、惋惜。

嘉靖在张璁死后任命夏言为首辅。

夏言因为力排众议支持嘉靖天地分祀,也就是将天和地分开祭祀,受到嘉靖的青睐。

嘉靖因为“大礼仪”事件对礼仪方面的事情产生兴趣。经过研究,他发现明太祖以来天地合祀的做法是不对的。明太祖认为天地如父母没必要分开祭祀,但这样做不合古制。嘉靖想要纠正过来。

群臣反对改变祖制。但嘉靖执意要这么做。他一方面想通过制礼作乐树立威信,一方面想借此强调君权神授。

夏言带头上书支持嘉靖。嘉靖大喜,任命他为礼部尚书,负责建造天坛、地坛、日坛、月坛以及制定祭祀的礼仪。夏言从此开始青云直上。

夏言入阁后,推荐自己的老乡严嵩接替自己礼部尚书的职务。严嵩由此发迹。

夏言这人工作能力还行,就是脾气太差,四处树敌,跟谁也搞不好关系。热衷政治斗争不仅牵扯了他的大量精力也让嘉靖越来越烦他,以至于他在官场三上三下。

前面提到的“大礼仪之争”以嘉靖为生父兴献王“称考立庙”而告终,但十年后又追加了一个尾声。

有人拍嘉靖的马屁,建议让兴献王称宗,享受更高一级的祭祀。嘉靖很高兴,让群臣讨论。大家不同意,认为宗的名额已经满了,不能再加。严嵩逢迎嘉靖,想出一个办法,让当时称为太宗的朱棣称祖,腾出一个宗的名额把兴献王塞了进去。他给兴献王起了一个庙号叫睿宗。嘉靖非常满意。严嵩也因此得宠,进入内阁。

严嵩以逢迎得利,入阁后加倍逢迎。

嘉靖信仰道教。他不戴翼善冠而戴香叶巾。翼善冠是用乌纱做成后面带俩帽翅的帽子。香叶巾是道士用来包头的头巾。翼善冠跟香叶巾简单地说就是官帽跟道帽。他不仅自己戴香叶巾还送给他宠信的几位大臣戴。

首辅夏言不肯戴,认为身为朝臣戴着道帽子不成体统。嘉靖很不高兴。

严嵩不仅戴上香叶巾,还用青纱笼住以示庄重和珍惜。嘉靖看了非常开心。

严嵩日益受宠让夏言极其不爽。他开始排挤严嵩。严嵩图谋首辅的位子,暗中算计夏言。两人明争暗斗,针锋相对。

内阁沉溺内斗。皇帝沉溺道教。君臣不务正业,朝政越来越混乱。

当时国内民变、兵变、灾害不断,社会日益动荡。更为严重的是,鞑靼人不断犯边,在边境地区烧杀抢掠。从东北到西北,边境地带的战火连年不断。

1542年,鞑靼人突破雁门关杀入山西,从太原南杀到大同北,杀害明朝百姓二十万,抢走牲畜二百万。

明军据城防守不敢出战,等鞑靼人走了,组织百姓增修长城,从大同到宣府修了一千多里。

1546年,鞑靼人杀入陕西,肆意杀掠。

明军三边总督曾铣派军偷袭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