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362,靖难之役(1/3)

作者:笑谈正说
1398年——1400年建文帝削藩激反燕王朱棣。朱棣以“清君侧”名义发起“靖难之役”。

明太祖朱元璋死后,皇太孙朱允炆继承了皇位,史称建文帝。

建文帝登基后只干了一件事——削藩。但就这一件事,就要了他的命!

朱元璋打下天下后,把他的二十几个儿子都封为王,让他们去各个军事要地镇守。

疑心很重的朱元璋,虽然信不过曾经和他同生共死打天下的将军,但是他非常信任自己的儿子,相信自家人一定能够同心同德,尽心尽力保护大明江山世代相传。为此他不惜开历史倒车,复活古代分封制。

但是他万万没想到,他刚一闭眼,周年没过,尸骨未寒,儿孙们就为争江山打了起来。

建文帝有和他爷爷同样的毛病:疑心重、杀心重。他连叔叔们都信不过,认为他们手握重兵迟早会对他的皇位造成威胁。

他在没即位前就一直在琢磨这事,总担心会出现类似汉代“七国之乱”的状况。他跟智囊黄子澄、齐泰商量。这俩家伙给他出了一个馊主意,建议他削藩,先下手为强,赶早不赶晚。

建文帝即位之后便开始着手削藩。齐泰建议先削实力最强并且威胁最大的燕王朱棣。朱棣是明太祖的第四子。黄子澄建议从易到难,先削实力较弱的周王朱橚[s]。朱橚是明太祖的第五子。

建文帝同意黄子澄的意见,先捡软柿子捏,一则试手,二则削减朱棣的羽翼。

于是建文帝借口有人告周王朱橚有“异谋”,就是说有造反的迹象,派人把朱橚抓起来废掉。

因为告发朱橚的人是朱橚的次子,朱橚被削没有引起别人的怀疑。

第一次削藩非常顺利。建文帝信心大增,随即又以各种罪名连废代王、湘王、齐王、珉王四个王爷。

这下引起了各方猜测。有人上奏建文帝:你是不是要削藩啊?要削藩也别用晁错的法子,用主父偃的法子多好啊。晁错硬削激起“七国之乱”。主父偃“推恩”让藩镇由强变弱、由大变小,最终对中央构不成威胁。

建文帝有些犹豫,并且发现自己的企图被人识破也有些心虚,打算暂停削藩。

黄子澄、齐泰说:即便你要暂停削藩也要先削了燕王再说。现在已经打草惊蛇了,如果不赶在朱棣做好准备之前下手后患无穷。

建文帝于是派人去搜集朱棣的黑材料,并且借口边关有事调走了朱棣的一支精锐部队。他还任命亲信谢贵、张昺[bng]为北平的都指挥使、布政使,拆分朱棣的军政大权。

朱棣也不傻,马上意识到建文帝要对他下手了,积极应对。

在众藩王中,朱棣实力最强。他长期驻守北平(北京),手握精兵十万。在跟北元残余对抗过程中,朱棣积累了丰富的军事经验。

朱棣一方面装疯,麻痹建文帝,一方面暗中招兵买马、打造武器。

朱棣装疯绝对够影帝水平,胡言乱语,街头裸奔,冬穿单夏穿棉,骗过了所有人。建文帝听人报告后也信了,认为没必要削他,等他自生自灭即可。

但是朱棣的部下向建文帝告发朱棣私蓄军队,让朱棣装疯现出原形。

建文帝立即向北平调兵,配合谢贵、张昺捉拿朱棣。谢贵、张昺领命,亲自带兵包围了王府,点名逮捕朱棣的部下。他们打算先把朱棣的骨干部下抓起来,孤立朱棣,然后把朱棣软禁在王府。

朱棣王府只有八百士卒,武力拘捕肯定没戏。朱棣假意服软,传话出来:你们要的人我已经替你们抓起来了,请进府验明正身吧。

谢张两人不疑,进府拿人。但人没拿到,自己的脑袋撂里面了。

朱棣率领自己的私人军队杀出王府,占领了北平。北平军政首脑都被朱棣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