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361,明初四大案(1/3)

作者:笑谈正说
1393年——1398年太祖重视吏治与皇位稳定,掀“明初四大案”。太祖崩,以太孙朱允炆即皇帝位。

明太祖在位期间掀起四大案,集中处理了一大批问题官员。

一起渎职案杀了万把人,一起贪污案杀了几万人,两起谋杀案杀了数万人,沾边的全去。两任丞相李善长、胡惟庸都被他杀了。严打过后,朝堂几乎为之一空。明太祖也因此落下一个残暴嗜杀的坏名声。

渎职案又叫空印案。官员为了工作方便使用事先加盖了单位公章的空白公文。那时候交通不便,这样做出去办事方便,少跑腿。大家都这么办,以为法不责众。结果一万颗脑袋落地。

这事搁现在也不允许,一旦抓住轻则批评教育,重则纪律处分,造成损失的甚至要追究法律责任。但怎么也不至于杀头吧?

贪污案又叫郭桓案。是指户部和地方串通舞弊盗卖官粮。前面说过明太祖对贪官的处理办法,不过因为订单太大,“稻草人”制作公司应付不来,变通了一下,全部砍头了事。参与其中的地主老财也跟着掉了脑袋。

这两案罪不至死都死了。谋反案肯定更是杀无赦。但这两起谋反案一直以来备受质疑。人们怀疑明太祖这是找借口杀功臣。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贪官与民争利,功臣与他争权,这两种人都威胁到他的统治,所以都得死。

这两起谋反案,一起是胡惟庸谋反案,一起是蓝玉谋反案。

胡惟庸因为擅长政务被明太祖提拔为宰相。但做上宰相之后,胡惟庸变得有些专权独断,生杀予夺,免官升职,不请示明太祖就自作主张。刘伯温给明太祖说起过这事。胡惟庸知道后怀恨在心,借探病的机会下毒害死刘伯温。

有人说他们家祖坟发光,有大富大贵之兆。胡惟庸从此有了非分之想。他拉帮结派准备谋反。他计划与倭寇(海盗)、北元里应外合夺取皇位,然后向北元称臣。

这时有人告发胡惟庸毒死刘伯温。明太祖立即把胡惟庸抓起来审问。一审审出个反党集团。连前任宰相李善长都被牵扯进来,被人揭发跟胡惟庸交往过密,知情不举。拔起萝卜带起泥,和胡惟庸、李善长来往过密的官员都被当作同党株连进去。而与这些官员有来往的官员又被当做反党的第二梯队抓了进去。之后是第三梯队、第四梯队……

谋反是株连九族的大罪。几万人因此人头落地。

史书说胡惟庸谋反“事皆未发”,也就是计划的事情都没来得及做,谋而未反。谋反的事是在审讯当中审出来的。究竟是确有其事还是屈打成招不清楚。

后人分析,所谓谋反案其实是明太祖和胡惟庸争权——君权与相权之争。明太祖发现胡惟庸在朝廷安插自己的人,感觉有被架空的危险,激起小狗护食盆的冲动,决定干掉胡惟庸。他逮了胡惟庸一个小错开始深究,上纲上线。有人发觉胡惟庸要倒霉了,落井下石,告胡惟庸谋反。明太祖顺势清洗胡惟庸一派。

蓝玉是明朝开国元勋,南征北战,功勋卓著。在第一梯队老将军退下去之后,作为第二梯队的领军人物,蓝玉被封为大将军。如果说胡惟庸是政府一把手的话,蓝玉就是军内一把手。

蓝玉仗着自己功高位显,“骄蹇自恣”,“进止自专”,不仅举止傲慢,在明太祖面前都不知收敛,并且独断专权,任免将领都不通报明太祖。明太祖很不高兴,说过他几次,他也不改。

明太祖封他为太子太傅。但他嫌官封得小,背地里发牢骚:以我的战功,不配封个太师吗。这话传到朱元璋的耳朵里。朱元璋认为有野心有怨言就是谋反的前兆,于是以谋反罪将蓝玉下狱。

史书说锦衣卫指挥(实际上就是特务头子)告发蓝玉谋反。蓝玉于是被捕下狱。在审讯中,蓝玉供认不讳,交代出一个反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