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369,土木之变(2/3)

作者:笑谈正说
中国。日本从中国进口铁,回去炼成钢、做成刀再卖到中国。日本刀锋利无比,非常受中国官宦以及军人的喜爱。

日本刀在中国非常畅销以至于日本人不再看重朝贡,只把朝贡当做一次合法进入中国境内的机会。有时候日本人还没走到京师就已经把货卖光了,索性放弃朝贡打道回国。

日本人来中国卖刀。瓦剌人来中国卖马。

但是瓦剌人不厚道,把淘汰下来的老弱病残的马送往中国,把中国当做废品收购站,并且以次充好索要高价。

瓦剌还谎报使团的人数。明朝免费招待各国使团,不仅包吃包住还送红包给使团的每个人。瓦剌人贪图小便宜,每次都来一大帮人,并且明明来两千人却谎报三千人,为了多得红包。

瓦剌一贯如此。明朝始终睁只眼闭只眼。

王振得知了这个情况后,大怒,决心治治他们这个毛病。“其太师也先贡马,振减其直,使者恚而去”。瓦剌进贡马匹,王振令人按质论价。瓦剌没便宜可占,愤然离去。另外,“瓦剌贡使三千人,赏不如例,遂构衅”。王振让人数着人头给红包,杜绝虚报骗赏现象。这一点也得罪了瓦剌。“虏使贪婪无厌稍不足其欲辄构衅生隙”。

瓦剌人不干了。你不是不给吗?那我就抢。中国边境因之战火又起。

1449年,瓦剌首领也先率军进攻大同。边将吴浩、宋瑛率兵迎战,结果兵败身亡。

消息传到京城,群臣开始讨论应对。朝臣大多是儒生。儒生怕打仗。大家劝明英宗宁人息事,以和为贵。明军战斗力今非昔比,而瓦剌统一蒙古后实力剧增,此消彼长,动起手来胜负难料。

但王振力排众议要求明英宗立即御驾亲征。

王大叔用明成祖朱棣五次远征的光荣事迹激励明英宗,说得明英宗热血沸腾。太祖打败蒙古,成祖打败鞑靼,我要是能打败瓦剌就能和两位先祖并肩齐名,成为第三位名垂青史的武功皇帝。

明英宗当即拍板:讨伐瓦剌。

七月十一日王振提议亲征。十二日群臣纷纷上书反对。十五日明英宗拍板亲征。十六日,“车驾发京师亲征”。

明英宗说走就走,率领五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出发了。

虽然说兵贵神速,但是打仗毕竟不是旅行。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很酷,很潇洒。但是如果把出征当旅行,也来个说走就走,那可不是酷,那是很傻,很天真。

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出征之前必须首先解决后勤保障问题。“后勤保障是军队战斗力、凝聚力的保证”。兵马的吃喝拉撒睡,武器装备的供应……要考虑的事情多了去了。

久居深宫明英宗和太监王振从来没带过兵。“目不辨旌旗,耳不谙[n熟悉]鼙[战鼓]角”。他们哪懂这些。王大叔以为多带些银子就得了。穷家富路,路上缺嘛买嘛。

这俩把问题想得也太简单了。五十万大军,五十万民夫,一顿能吃穷一个县。沿路州县都是穷山僻壤,他们的接待能力能支持的了吗?

果不其然,“不到十日,军中已绝粮”。刚出门就出现了饿死士兵的现象。

一路艰难不提,大军勉勉强强开到了大同。

也先见大军杀到,率军北撤,诱敌深入。

明英宗以为也先怕了自己,准备率军追击。大同镇守太监(相当于军区政委)郭敬来见王振,劝王振千万不要追,追就着了也先的道。为了掩盖自己先前兵败的无能,他向王振添油加醋地白话瓦剌军多么多么凶悍狡猾。王振吓得目瞪口呆,决定撤军。

五十万大军大同一日游,如潮水般“哗”一下涌上来了,又“哗”一下退下去了。

要撤好好撤也算,赶紧回家,准备充分了来年再战。谁成想王振在撤兵途中又出幺蛾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