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366,安南撤军(2/3)

作者:笑谈正说
,一直心怀怨望。他先是进谗言害死解缙,然后跟三弟朱高燧合谋,打算以同样方法扳倒太子取而代之。明成祖一度相信了朱高煦的谗言,派人去调查太子朱高炽,但得出的结论是太子没有问题。于是明成祖怀疑朱高煦谋夺太子之位,反过来调查他。朱高煦“恃功骄恣,多不法”。明成祖查出他有“不法数十事”,大怒,扒了他的冠袍,打算将他贬为庶民。太子仁厚,反过来替朱高煦求情。明成祖看在太子的面上,将朱高煦由云南改封乐安,并且杀了他的亲信官僚,夺了他的兵权。

明仁宗继位后,将朱高煦召回京城,好生抚慰。但明仁宗一闭眼,朱高煦又开始谋夺皇位。

当时明仁宗死在北京。太子朱瞻基在南京负责迁都的准备工作。明仁宗死前让人去南京召太子速来北京即位。朱高煦得到消息,立即派人在乐安设伏,谋杀太子。但他的动作再快也没快过太子。太子得到消息后就疾驰北京。朱高煦的伏兵还没到位,太子已经过乐安到了北京。

太子顺利登基让朱高煦懊悔不已。他决定孤注一掷发动叛乱。他觉得自己是明成祖第二,明宣宗是建文帝第二,自己起兵叛乱将是“靖难之役”的翻版。

只是,在朱高煦宣布反叛后才发现,看起来肉巴巴的小皇帝没有像他预想的那样惊慌失措望风而逃,而是御驾亲征主动出击,自己反倒一下子慌了手脚。大兵压境,手下作鸟兽散。朱高煦只得出城投降。

“靖难之役”成了一场闹剧。他挑起的“靖难之役”最终“靖难”了自己。明宣宗兵不血刃就解决了他。

明宣宗也比较仁厚,抓住朱高煦之后并没有杀掉他,而是在宫外找了一处房子把他囚禁起来。过了些日子明宣宗念及叔侄之情去看他。没想到朱高煦仍然怀恨在心,手被铐住脚还不老实,一伸脚把宣宗勾了个跟头。宣宗大怒,下令把他处死。

叛乱结束后,明宣宗得知朱高煦在叛乱前打算跟朱高燧联手,给朱高燧去过信。朱高燧虽然没有响应但也没有报告明宣宗。有人建议明宣宗把朱高燧也抓起来。明宣宗没有同意,说三叔并没有反嘛。他让人把大臣和自己的意见转告朱高燧,敲山震虎。朱高燧吓坏了,自愿交出所有兵权表明自己绝不会有造反之心。明宣宗顺水推舟接收了他的军队。

叛乱还牵扯到明宣宗的一位堂叔。明宣宗对这位堂叔就不那么客气了,剥夺了他的王位,将其贬为庶民。

坐稳了皇位,宣宗开始专心治国。

宣宗即位之初面临的最棘手的问题是边患。北边的蒙古人、南边的安南人、西边的吐蕃人、东边的倭人频频挑起事端。

明成祖武力吞并了安南。但是安南人始终不肯屈服,以游击战、丛林战对付明军。明朝损失了大批将士、钱粮也最终不能摆平安南。明宣宗上台后觉得这么一直打下去也没什么意思,看不到取胜的希望,咬牙宣布撤军,放弃了安南。

明朝在安南的遭遇和美国在越南的遭遇如出一辙。美国的“越南战争”打了十几年最终也不得不宣布撤军。不是打不过他们,而是越南人不肯屈服,战争就无法结束。一直处于战争状态就得一直投入兵力、物力、精力。战争消耗成为美国沉重的包袱。越南到处是山地丛林,也非常难打。兵力优势、装备优势在这里不容易发挥。

明军从明成祖时期打到明宣宗时期,一直无法彻底征服安南人。明宣宗失去耐心,接受安南讲和,撤销明成祖在安南设置的州县,允许安南以明朝属国的身份继续存在。安南自此独立,退出中国版图。

明宣宗更为关注的是北边。阿鲁台和兀良哈欺负明宣宗年轻,屡屡在边境滋事。明宣宗于是仿效爷爷明成祖御驾亲征兀良哈。

1428年,明宣宗率军北上讨伐兀良哈。

恰逢兀良哈一万多人入侵明朝,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