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十九章 回城探亲的艰巨任务(1/3)

作者:海魂0817
在宁洲市的最后一天,刘娜陪着梁海涛上街买了一些东西,主要是给农场知青、青年农民和玉莲她们家带的。

逛了一天,梁海涛肩上扛的两大包服装和鞋子。他突然想起了再过两年就要建立起来的燕京城秀水街。

据说老秀水街市场自发成市于1978年,一开始只是零零落落的几家商铺,散落在一片使馆和外交公寓中间,当时附近住户不多,消费市场未被看好。

谁能想到,多年之后,它已是海外游客争相前往观摩购物的“民间贸易中心”。

甚至有经济学家称之为“用改革开放的剪刀裁剪出来的21世纪的清明上河图”。

“登长城、游故宫、吃烤鸭、逛秀水”。

燕京的秀水街,居然与长城、故宫、烤鸭这些“燕京象征”一起,成为很多海内外游客到燕京旅游的一个地标。

梁海涛顿时感觉自己就像前世燕京秀水街早期的“倒儿爷”和“二道贩子”似的。

后来,有着“国际倒爷后仓库”之称的秀水街,逐渐成为华夏与东欧相互了解的重要通道。

而那些抓住了机遇、冲破了旧经济体制的“二道贩子”,统统在王朔的笔下被尊称为“爷”,作为一个极具华夏时代特色的称呼,为世人耳熟能详。

……

这两年,凡是来自于大中城市的农场知青,每次回一趟家,都肩负着光荣而艰巨的采购任务。托付买东西的大多数是县城和宁境公社来的知青,还有生产队的青年农民。

主要采购运动衣、运动裤、运动鞋、回力鞋,以及布面、灯芯绒面布鞋。

坪乡知青农场百分之九十以上都是年轻人,而且绝大多数都出生于军人、干部和知识分子家庭。跟唐宁县别的知青点知青最大的不同,就是比较在乎吃和穿。

劳动的时候穿的破衣烂衫光着脚板,但到了收工之后,都会到溪水里把自己梳理收拾的干干净净,回到宿舍,换上自己认为最好的一身衣服。

所以,坪乡知青农场最靓丽的风景,是在每天傍晚收工之后一个多小时的时间里,哪怕这个时间段非常短或没什么人看,所有的人也要争芳夺艳一番。

否则一旦夜幕降临,室内昏暗的灯光根本看不清楚。

其实,绝大多数人并不是为了穿给别人看或引起异性的关注,而是为了取悦自己,似乎这样心情会好一些,弥补一些肚子里的空虚。

这种场景彻底颠覆了梁海涛在前世电视剧里所看到的知青一年到头整天穿着补丁加补丁的凄凉景象。

不知道一开始是从谁开始的,那些年,坪乡知青农场知青最时髦的打扮就是:

男知青,里面穿着蓝色或红色的翻领运动衣,外面穿一件军绿色外套,而且外套要敞开,纽扣不能扣,如果非得要扣,最上面的三颗是不能扣的,否则就显得”老土“;下身有时候穿一条军裤,有时候穿一件与运动衣相同颜色的运动裤;有时候干脆就全身运动服打扮。

关键是鞋子,鞋子不是白色的运动鞋,就是白色的回力鞋,而且鞋底一定得是绿色的,这样走起路来,身后的人看到鞋底绿色的一闪一闪,才能感到一股“帅气“。而且每次白鞋洗干净后,还得用白色粉笔在鞋面上涂一遍。

女知青,反而比男知青简单的多,里面是白色的衬衣,外面一身军绿色服装,鞋子是黑色的布鞋或灯芯绒面的布鞋,配上一双白色的袜子。

相处时间长了,知青农场里那些从各个生产队抽调来的农民青年,一个个也模仿着知青的打扮,只不过少了学生味儿。

这样的穿着似乎已经成为坪乡知青农场知青特有的标志。无论在宁境公社或唐宁县的大街上,看到这种打扮的年轻人,八九不离十就是坪乡知青农场的知青。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