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54章 布施(2/3)

作者:汉裔
随喜。”这就有了些不食人间烟火的气息了,而且放到那些大得可以装进两个大汉的木箱中的黄白之物,也不叫金银货币,那多低俗。每当这个时刻,都有沙弥尼或是比丘尼,轻轻敲响佛钟,在幽扬的钟声中,无限感激地隆重行下佛礼,“多谢施主随喜功德。”于是在走出寺院后,特别是成在官场中伤尽脑筋搅得一脑瓜全是官司的官员,以及整日斤斤计较恨不得吐口唾沫都能变成一个银角子的商贾,都觉得自身人品心性,得到了一次升华。难怪皇帝陛下要将这佛教定为国教,用以潜移默化地教化万民。感慨之余,不论是官员还是商贾,都要对北面拱拱手,默默感慨浩荡的皇恩。蜀人的聪明才智和那股机灵劲,尤其是那份从骨子里生出来的悠闲,还有那不管生活有多艰难都能见缝插针寻个乐子的自得其乐,不冠绝下,至少也是南瞻洲中数一数二的。这庙会也就越发的受人喜欢,佛教也渐渐地进入了百姓的话题,而不再是茶余饭后聊着吕洞宾大仙什么时候才泡得到何仙姑。这种润物细无声的改变和影响,早在大隋皇帝陛下颁旨之前,就引起了米教、峨嵋剑派、青城剑派、蜀山剑派等与道门沾亲带故的旁系分支或是交好的派别额外的重视。是道门,其实不仅是蜀地,就是整个南瞻洲,提起道门,往往指的都是截教,毕竟南瞻洲作为截教的根基,已经是数千年之久了。截教最大的物点,就是真正的做到了众生平等,有教无类。到目前为止,还从未听过有哪一个愿意拜入截教之人,或者是愿意投到截教分支派系下的,被拒绝过或者是被索取过财物。受到佛教影响和感染的,基本都是苦哈哈地熬着日子的穷乡亲,通教主截教教义熏陶出来的门人,哪怕是旁系分支的门人,又怎么会去阻碍和为难,就算是米教中的贫寒子弟去听听经,喝碗粥,回来学着叽哩咕呶地念上几句佛号,都从来没人做过脸色,或是训斥几句。这也是太上老君的人教和元始尊的阐教对通截教最不齿的地方。等到圣旨颁下以后,对这些与截教同气连枝的门派来讲,更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修练有成的,或是在门派中担任着职位的,还有成了门派嫡系弟子的门人,当然是不为所动,圣旨上又没有禁止其他宗派的活动,更没有要求所有人都必须拜入佛教。象这样的门人又有多少呢,不管哪一个宗教和派别中,数量最大的,永远都是最底层的普通弟子和信众。信仰,都是建立在利益基础之上的,从来就没有过毫无杂念纯粹的信仰存在。宗教外的人如此,宗教内的,同样如此,所以佛教刚踏上南部瞻洲这片土地,就旗帜鲜明地宣布,只要口念佛号,就会心想事成,得到佛祖的保佑,而且来世还会因为信佛积下的功德,在轮回中继续做人,做衣食无忧快乐健康长寿之人。对大字都不识几个,一条裤子都大人穿了孩穿,孩穿了还改给再的婴儿穿,吃饭的时候恨不得把碗都舔掉一层的穷苦农夫农妇来,这可就简单多了,比起道家繁琐的讲究,复杂的条规,念一句阿弥陀佛就可以万事大吉,哪家来得更轻松更方便,越是受教育少的,做出这种判断越是直接。更狠的是皇帝陛下还插了一脚,圣旨中的先不提了,在东部大战时,有多少家中贫寒之辈为了躲避傜投,投身到了佛门庇护下,替佛门种佛田,看护佛林,又有多少人家为了独子独孙不上战场,将本欲攀个粗点的臂膀而送进与道门有点关系的各门派中的儿孙,象当初固执地送去时那样,固执地接了回来,胸前挂上一串念珠,家中悬上一幅佛像,做了个貌似虔诚的优婆塞。反正做这个优婆塞不用剃发,也不用出家,既躲过了九死一生的战场,还不影响传宗接代,这样的好事,打着灯笼火把也难找到。再加上免田税、人头税、免应役,去喝粥时都比别人的稍稠一点,而且佛祖还特没架子,什么芝麻大的事都可以求他保佑,包括家里的鸡多下几个鸡子儿他老人家都可以安排。一连串的组合拳,顿时就将南部瞻洲中所有的散仙、武修、道门旁系分支,都给狂揍了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