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154章 布施(1/3)

作者:汉裔
( )成都府是蜀中最大的中心城市,也是府之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自然也是所有宗派在蜀中建立势力和分支时,建立基地的首选。佛教当然也不会例外。与东方所有宗派都截然不同,佛教的寺院庙宇,从来就不会建在人迹罕至之地,或者是交通不便物质贫乏的穷山恶水处。上百名来自灵山的罗汉、菩提萨埵、摩诃萨,人数虽少,却是代表着释门的精英力量,他们可不是在这里修心养性,躲在深山中呼吸新鲜空气的。子弟修练悟禅什么的,那是如来佛忽悠玉皇大帝的借口。不传教不收信徒不盖庙宇,象道家弟子那样挖个山洞蹲在里面感悟什么道,就算用南门那又厚又重的大门把如来的脑袋夹上几万次,他都不会做出这样弱智的事情。不求烟火,也不图供奉,除非南瞻洲中的空气吸上几口就能长生不老,永生不灭。对老百姓来讲,这可就相当的新鲜而且具有诱惑力了。通常普通百姓的生活,除了每两个饱一个倒,其余时间都忙碌于糊口,哪有什么娱乐休闲,那是豪门公卿鸿儒巨贾们的专利,老百姓能每填饱肚子冬不被冻死,就已经是祖上积德,三生有幸了。偶尔碰上哪个道观中有喜事,举办一个道场,百姓们就拖儿带女呼朋唤友地跋山涉水赶去,比过新年还热闹。哪怕每次都是在那高山峻岭间累个贼死,回来后还浑身酸痛至少耽搁一的活计,可到底是枯燥无味时时挣扎在温饱线上的百姓们难得一次的苦中作乐,在抱怨这些道观建得太过偏远时,又在期待着下一次这种百姓盛会的来临。可是这初来乍到的佛教,却把庙宇修在了最热闹繁华的地方,而且不论王侯将相,还是车马店脚,甚至是赤着脚双腿沾满污泥的农夫,都可以不受限制随进随出,还隔三差五的就布施一点能照清脸上黑痣的稀粥。粥虽稀,却是用最上等的精米熬成的,还没掺杂糠粉野菜之类的,不管饱,但能解馋,比起道门每次做道场时免费赠送的那些粗粮和着老菜帮子的窝窝头美味多了。不用背着年纪的儿女翻山越岭,也不用扶着年迈的老人一步三歇,赶集或是进城时,走上几条又宽又平的大街,就能到这热闹的地方开开眼界,喝上一碗美味可口的精米稀粥。从来就生活在最底层,除了干活时低头看地和累了躺下抬头看,无聊到乡间猫打架狗交尾都要围观的农夫农妇们,现在有了这样好的一个去处,谁还不一得闲就往那里跑。新修的寺庙地方相当宽敞,寺庙前的空坝比成都府军驻扎处的校场还要大,来往的人多了,这里就成了杂耍、卖艺、售点吃、摆个摊的最佳之地。进进出出的虽大多是来混稀粥喝的穷人,却也有些家户的,会在带着孩子或者陪着老人时,从贴身的衣兜里掏出一个揣得热乎乎带着体温的钱,三瓜两枣哄孩一个高兴,或是拣那软和易消化的吃食,搏老人一个欢心。性幽默擅长苦中取乐的蜀人,替这个新生的地方就给取了个名,叫庙会。短短几个月时间,也就成了一种贯例,每当寺院布施稀粥的那一,也就是庙会之日。寺院中的僧人发现这是个最有利于他们传播佛教,广收信徒,扩大释门影响的大众活动,便每次在要布施稀粥时,都提前一放出风声,以便最大限度地聚集更多的人。当然,高僧始终是高僧,从来就没有过让大家多来这里少去道观的话。至于布施一点稀粥,那是让每一个凡间百姓,都能沐浴到神圣的佛光,感受到佛祖的慈悲和比还高的悯怀。象那些高官富商,喝的自然就不会是稀粥了,享受的是来自灵山的释家嫡传弟子亲手制作的素席素酒,坐的是清静雅致的禅房。这里的清静雅致,比起道家的清静无为,贵客们更有不染一点尘埃的心境,仿佛平时的勾心斗角和尔虞我诈,都被满寺的香火和低吟的梵唱洗得干干净净,每个人的心灵都涤得如同女儿家闺房里时时拂拭的明镜,清亮光洁,可见人影。比如吃了人家的东西,总得表示一下吧,可是人家这些高僧从来就不会让你难堪,更不会让你沾上世俗之气,总是低眉顺眼极恭敬地轻声低语:“请施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