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9章 南唐再度攻建州(2/3)

作者:飘云千里
上前期驻扎在建州的查文徽和边镐,南唐在建州城附近已驻扎屯集了五路大军。李璟已经下定决心,一定要把闽国一口吃掉。面对南唐的大兵压境,王延政显得胸有成竹、淡定自若。一方面,王延政早已要求福州调派一万五千名精锐将士增援建州城,另一方面,王延政派遣建州名将陈望率领数万建州精锐将士出城迎敌,拒南唐军于国门之外。

对于王延政的这两手安排,看来十分有效。福州城迅速向建州派出援军,陈望的建州军在阻击南唐军的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在名将众多的建州军中,陈望的知名度虽然并比上不陈诲、林仁肇等人,但也是一位经验丰富、久经沙场的将领。

何敬洙、祖全恩、姚凤率领的南唐援军,进入建州境内,很快同查文徽的军队会师,从崇安进军抵达赤岭。陈望闻讯,立即率兵驻扎在赤石以南的建阳溪。他在建阳溪南岸,安营扎寨、修筑防御工事,严阵以待,阻挡了南唐军队进军建州的去路。

陈望选择了一个非常有利的地形,采取了一个实用有效的战术。如果南唐军主动进攻,陈望就会选择南唐军涉水半渡建阳溪的时侯发动攻击。如果南唐军按兵不动,那么他也按兵不动,直至把南唐军耗走退兵为止。

因为陈望很清楚,以自己的那点兵力,要想正面彻底打退南唐军队,难度实在太大。但是好在占据了一个有利地形,采取以静制动的战术策略,打消耗持久战。南唐军队毕竟远道而来,军队粮草消耗十分严重,只要自己能在建阳溪南岸坚守三、五个月,估计南唐军队就得走人。陈望的这一战术相当高明,搞得南唐军队相当难受。

何敬洙、祖全恩、姚凤毕竟是武将出身,论沙场作战经验,明显强于查文徽、臧循等文人。他们自然能看出陈望的战术意图,所以他们也采取了按兵不动的策略。于是,赤岭附近的战场局势出现了奇怪的一幕,南唐和闽国军队隔水相峙,双方都按兵不动、互相观望,都等着局势的突然变化。

经过半个多月的隔岸对峙,局面仍然没有任何变化。这种局面对于闽国来说,是绝对有利的。只要陈望再坚持两、三个月,南唐军队可能就要主动后撤。在这关键时刻,局势突发变故。

闽国军队的主帅虽然是陈望,却不是陈望一个人说了算,因为军队中间还有一位王延政安排的监军。自从朱文进和连重遇发动兵变之后,王延政也变得疑神疑鬼,即使建州本土将领陈望出战,王延政也不太放心,还是安排了一位心腹亲信当监军,主要任务就是监督陈望。

当然,王延政要派监军也无可厚非,监军的工作也就是监督下陈望平时的言行举止,不要真的出现意外情况。但是王延政派遣的这位监军很有问题,居然是建州百姓人人恨之入骨的杨思恭。杨思恭对闽国的巨大危害,一直在持续着。

王延政时期,潘承佑和杨思恭是王延政的两大心腹重臣。两个人正好是一正一反,一个是正直贤明的潘承佑,一个则是奸佞狡诈的杨思恭。但是正直贤明的潘承佑被王延政打发回家了,而奸佞狡诈的杨思恭却被王延政无比信任,委以军国大事。

原本杨思恭的危害主要是在国内,他以帮助王延政扩充国库的名义从平民百姓身上搜刮钱财,搞得殷国上下对其无不深恶痛绝。杨思恭还不满足于在国内的危害,他决心把他的巨大能量延伸到闽国军队中。

作为军队的监军,杨思恭除了监督陈望的动态之外,还打算干预下军队的作战指挥,显示他在军事作战方面的才华。面对目前两军隔河对峙的局面,杨思恭觉得对面的南唐军的表现实在过于怯懦,所以闽国军队应该主动出击。

于是,杨思恭趾高气扬地找到主帅陈望,要求陈望立即率兵渡河,攻击对岸的南唐军队。对于这个监军,陈望没有任何好感。但他毕竟是皇帝王延政钦点的监军,只要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