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409,文字狱(1/3)

作者:笑谈正说
1725年——1735年雍正大兴文字狱。雍正暴崩,乾隆立。

1725年,雍正杀了年羹尧,拉开文字狱大幕。

年羹尧坐镇西北,平定青海,立功不小。但他自恃有功,妄自尊大,不仅在王公大臣面前托大,连跟皇帝说话都敢“箕坐,无人臣礼”。

雍正心中不悦,决定给他点颜色看看。

某日天空出现“日月合壁,五星联珠”的天象。群臣认为是天降祥瑞,纷纷上表祝贺。年羹尧也写了贺表,想给雍正拍拍马屁,但是一时没留神把成语“朝乾夕惕”写成“夕惕朝乾”。“朝乾夕惕”的意思是白天勤奋工作,夜晚认真反省。“夕惕朝乾”是晚上反省,白天工作。一个是先干后想,一个是先想后干,顺序颠倒了,但意思还是那意思。

但是雍正拿过来一看,多心了。什么事啊我非得晚上琢磨?是见不得人啊,还是见不得光?晚上琢磨明白了白天干。合着我白天干的事都是背地里琢磨出来的阴谋。雍正认为年羹尧这是成心的,刻意强调晚上,居心叵测。

雍正心存要办他的心,所以鸡蛋里面挑骨头,上纲上线。他说:“年羹尧非粗心者,是直不以朝乾夕惕许朕耳”。他以“大不敬”的罪名把年羹尧解职下狱,然后逼他自裁。

这让人不由得联想到。“”时期,在“庐山会议”期间给写信,把“有得有失”写成“有失有得”,被咬文嚼字的抓到把柄。的逻辑是,你把“失”写在前面把“得”写后面,反映出你内心里认为“”是以“失”为主“得”为次。换而言之,你意图否定“”、否定我本人。结果被打倒,后来死在关押地。

跟咬文嚼字是出于政治斗争的需要。雍正也是如此。年羹尧自持功高、目中无人、骄横跋扈、结党营私,让雍正感觉到威胁。

“文字狱”是一种政治斗争的手段。政治斗争向来都是你死我活的斗争。

年羹尧案是雍正朝“文字狱”第一案。雍正把“文字狱”推而广之,在全国范围内清算异己。

有一个人写了一首诗,里面有“清风不识字,何故乱翻书”一句。本是写景抒情的,楞被看作讽刺清朝皇帝没文化,说他以“清风”映射清朝,结果满门抄斩。

有人出版了一本文集,里面提及明朝便空一格以示尊重。政府发现不干了,作者虽死也得从坟里挖出来砍头。

虽然清兵入关已近百年,但人心并没有完全归附,仍然有一些人在怀念明朝抵制清朝,简而言之反清复明。

比如著名的文人吕留良自称明朝遗民。他早先参加武装抗清,失败后回家隐居。后来耐不住寂寞参加了科举,考中又后悔了,认为自己这是“失脚”,大概是失足的意思吧,拒绝官府安排工作,回家著书立说宣传反清复明。

康熙听说了这个人,请他出来做官。康熙的策略是笼络为主,攻心为上。但是吕留良拒不奉诏。

吕留良在康熙年间就死了。死后他的学生将他的书编辑出版。有个学生看了吕老师的书,受老师反清复明思想的感召前去策反川陕总督,结果事发被杀。雍正下令严审。吕家因此受到牵连,吕留良的父祖、兄弟、子孙都被砍头,母女、姐妹等被贬为奴。吕留良死了还被挖出来鞭尸。他的学生被流放。

“文字狱”在雍正时期走向高潮。

“文字狱”是对付知识分子的。对于普通老百姓,雍正以保甲制、宗族制来强化统治。

保甲制从清初便开始实行,但执行不够严格。雍正下令“城市乡村严行保甲”,“排邻比户互相防闲”。并且要求把保甲制推行到零散村落、沿海、少数民族地区。

宗族制自古就有。民间按照血缘关系组成宗族,修建祠堂,祭祀祖先,并且设立族规规范族人的行为,推举族长来管理家族事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