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404,三征噶尔丹(1/3)

作者:笑谈正说
1683年——1698年与沙俄签订《尼布楚条约》。蒙古准噶尔作乱,康熙御驾亲征,平之。

占领台湾以后,康熙下令放宽海禁。当年实行海禁是为了困死台湾,现在台湾已经投降了,就没有必要进行海禁了。海禁对沿海百姓伤害太大。

不过放开海禁也不是完全开放,只是允许百姓回乡复业,比如下海捕鱼、下田耕种。但对于对外贸易还是有诸多限制的,并且限制越来越多。

康熙对海外国家有非常大的戒心,称:“海外如西洋等国,千百年后,中国必受其累,国家承平日久,务需安不忘危”。这话还真让他说对了,一百多年后,西洋各国为了扩大贸易,直接用炮舰撞开了中国大门。两次鸦片战争后,中国变成西洋各国的半殖民地。

最早跟清朝沟通贸易的西洋国家是荷兰。荷兰盘踞台湾跟中国贸易,后来被郑成功撵走。荷兰东印度公司商务专员博尔特率领武装舰队反攻台湾。他主动配合清军进攻金门、厦门,击败了郑经。他以此功跟清朝谈判,表示愿意帮清朝除掉郑经,条件是清朝允许荷兰人重返台湾岛,继续跟中国贸易。清朝拒绝了博尔特的要求,不过念在荷兰人帮助清军作战的份上允许荷兰人八年一贡,也就是按照朝贡程序八年来华贸易一回。荷兰人怏怏而去。

俄国人也想跟中国贸易。沙皇派使臣斯帕法里拿着国书和礼物来到北京,希望跟中国进行贸易谈判。康熙看在礼物的份上答应接见斯帕法里,但要求他按照藩属国的礼节跪拜。斯帕法里不肯,要求按照平等的礼节觐见康熙。康熙于是把他撵走。

沙皇恼羞成怒,派兵袭扰中国东北边境,入侵当时属于中国的雅克萨。

当时康熙正忙于平定“三藩之乱”,无暇顾及东北,只是下通牒撵他们走。俄国人置之不理,继续在东北扩张。

康熙摆平了“三藩之乱”和台湾后,开始筹划对付俄国人。

清兵入关之后,大批满人、蒙古人随之南下,东北的人口、兵力越来越少。康熙要调动大批军队出关跟俄国人开战,必须首先解决后勤问题。康熙花了几年时间在东北建立驿站、粮站,储备粮草弹药。

1685年,康熙派去三千军队武力驱逐俄国人。

这三千人都配备了火枪火炮。雅克萨的俄国兵只有几百人。清军一顿炮轰就把他们打跑。清军拆毁雅克萨城奏凯而回。康熙留部分兵力在嫩江一带屯田,加强东北防守力量。

但是清兵前脚走,俄国人后脚又回来了,重建雅克萨城。

康熙大怒,再次派兵进攻雅克萨。

清兵在第二年重返雅克萨,大炮猛轰雅克萨城,大有斩尽杀绝之势。俄国人怕了,请求议和。

康熙也嫌雅克萨太过偏远,打仗太费钱,同意议和,向俄国派去使团。

但是使团穿越蒙古草原的时候正赶上蒙古准格尔部跟蒙古喀尔喀部爆发大战。使团不敢从战区通过,扭头又回来了。

清俄双方重新商定谈判地点,最后定在尼布楚。

1689年,清俄双边谈判终于举行。

谈判的主要内容是确定清俄的边界划分和解决双边贸易问题。

康熙认为这些都是小问题,可以做适当让步。他急于从东北脱身,以便集中精力解决蒙古内战问题。并且他对极北地区的领土也不太重视,多一块少一块无所谓。

双方很快谈妥,签订了《尼布楚条约》。对于双方边界,清俄同意以大兴安岭为界。对于双边贸易,清朝允许俄国三年一贡。

《尼布楚条约》究竟谁赔谁赚一直以来有不少争议。有人认为清朝轻易放弃大片争议地区亏大发了。但不管怎么说,这是清朝同外国签订的唯一一个平等条约,也就是说不是在别人威逼之下签订的条约。之后随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