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400,剃发易服(3/3)

作者:笑谈正说
纷纷。

清廷开始讨论以蛇吞象企图吞并整个中国的想法是不是现实。

遍地烽火,八旗兵已经扛不住了。清廷让孔有德、尚可喜之流降兵降将替清廷打仗也是无奈之举。但是降兵降将又不能完全靠得住。除了李成栋,很多降兵降将脱离满清宣布反正,然后反戈一击向满清杀来。清廷在考虑:要不然接受南明的求和,跟南明划江而治。先集中力量稳定北方,把南方放到以后再说。

可偏偏不争气的南明在打退清兵进攻之后又开始内讧。鹤蚌相争好像是南明的保留节目。

坐镇贵州的孙可望嫉妒李定国立下赫赫战功,怕他动摇自己的地位,不断给李定国拆台。李定国兵力不足请求增援。孙可望不但拒发援军,还扣留了给李定国的粮饷和赏赐。更丧心病狂的是,他谋划杀掉李定国,吞并李定国的军队。阴谋败露后,这家伙一不做二不休,率军进攻湖南。李定国为了避免自相残杀,放弃湖南退往广西。孙可望仍然不肯罢休,率军追往广西。

清廷得知南明内讧喜出望外,大举反攻。他们让吴三桂、洪承畴配合八旗军南下,务必彻底剿灭南明。

清军一战击溃孙可望,再次攻陷湖南,随后又在广东、广西击败李定国。李定国大反击取得的成果损失殆尽。

李定国派人与闽南的郑成功取得联系,希望与郑成功联手反攻广东。可郑成功当时正在与清廷议和,没有及时派出援军。李定国反攻广东失败,几乎全军覆没。当他败回广西南宁时,手下只剩下六千军队。

孙可望趁火打劫,率军袭击李定国。但他的部下不愿打内战,临阵倒戈,和李定国联手夹击孙可望。孙可望大败而走,投降了清军。

孙可领着清军杀回贵州,连下遵义和贵阳,随后又杀向云南。孙可望把明军的底细全部告诉了清军。清军寻隙而入,不费力气便攻破了明军的防线。

永历帝从贵州逃往云南,见云南也不安全,又逃入缅甸。缅甸是明朝的附属国。永历向缅甸王请求政治避难。缅甸王说避难可以,但你们不能携带武器。永历于是命令随行护卫缴械,空手进入缅甸。

李定国留在云南对抗清军。他寡不敌众,且战且退,诱敌深入,耐心寻找战机。他退到磨盘山的时候,发现这里地形非常适合打伏击,于是投入全部精锐准备跟清军决战。

但是很不幸,明军出了叛徒,在战役打响前把李定国的计划告诉了清军。

当时吴三桂的先头部队已经进入明军的伏击圈,吴三桂得到情报急令部队撤出磨盘山。他重新部署军队,把大炮调上去,轰击明军的埋伏点。清军在大炮的掩护下向埋伏的明军发动进攻。

明军被迫把伏击战改为阻击战。双方激战一天,伤亡都很惨重。李定国情知取胜无望,在当夜把部队撤出磨盘山。

此战他损失了三分之二的军队,失去了跟清军对抗的能力,只能把运动战改为游击战。

1661年,吴三桂占领云南,进逼缅甸,命令缅甸王交出永历,否则就要杀入缅甸兴师问罪。缅甸王可不想为了永历招致兵祸,立即把永历绑缚清军。

吴三桂用弓弦把永历皇帝活活勒死,算是念在他是皇帝的份上给他留个全尸。

南明到此就算宣告结束了。虽然各地还有反清复明的义军仍在坚持作战,但作为国家象征的皇帝没了,国也就算亡了。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