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373,弘治中兴(2/3)

作者:笑谈正说
中兴”。“弘治”是明孝宗的年号。

明孝宗还是很专情的一个皇帝,一生就娶了一位皇后,像民间百姓一样过着一夫一妻的生活。这恐怕是中国历朝历代皇帝中唯一一个。大概是吸取了前辈后妃成群争宠夺嫡的教训。

夫妻俩很恩爱,同居同卧。皇后给他生了两儿一女。次子早夭。长子朱厚照成了唯一的继承人。

皇后姓张,活泼开朗,为人谦和,但是有个毛病私心有点重,偏袒家人。

张皇后利用皇帝的宠爱给家人谋取了不少好处。她的父亲从一个刚拿到大学文凭的监生一路被提拔为侯爷。她的两个弟弟以及堂兄弟、表兄弟也都得到破格提拔。

满朝举双手反对,但反对无效。孝宗为了取悦妻子,尽量满足妻子的要求。

皇后家族仗着朝里有人目无法纪,横行朝野。各级检察部门多有投诉,但孝宗佯装不知。有位大臣忍无可忍上书弹劾外戚的不法行为。皇后知道后大怒,跑到孝宗那里哭闹,要孝宗将上书的大臣推出去斩了。孝宗也假装很生气,拍着桌子叫人立即将那位大臣打入死牢。等皇后走后,孝宗又偷偷把人放了。有人说这个人在奏章中有对皇后言语不敬的地方,至少也得打一顿板子再放。明孝宗担心下面的人巴结皇后对那位大臣下狠手,再把人打死了,批示扣发三个月工资以示惩戒,嘱咐不得再有其他处罚。

孝宗也知道外戚多有不法,可碍着爱妻的面子不便深究。

皇后的两个弟弟到了嘉靖朝仍然不知收敛,多有不法行为。嘉靖皇帝将其下狱。张皇后求情不果,伤心而死。她的两个弟弟后来都死在狱中。

孝宗明辩是非,但在坚持原则方面做得不够。他的宽厚或者说软弱让他勤奋工作的效果打了折扣。明宪宗被称为明朝的中兴皇帝,但实际上并没有做出什么突出成就,仅保国内基本上太平无事而已。

蒙古人仍然在边境猖獗。边官边将根本不是蒙古人的对手。忍无可忍的孝宗一度打算亲自挂帅去征讨蒙古。

兵部尚书刘大夏劝他:皇上神武固然不输给太祖太宗,但明军神勇已不复当年。我们还是守为上策。其实这话的意思是:皇上您从来没领过兵打过仗,神武根本不能和太祖太宗相提并论。现在的军队也不能跟那时的军队同日而语。我们能守住就不错了,还指望征服蒙古?

孝宗也对土木之变心存阴影,于是不再坚持远征。一方面派兵防守、修造长城;一方面选拔武将、训练军队。希望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明朝一直在不停地修长城。现在看到的长城大都是明长城。

国内频发的灾祸也让孝宗分心不少。不是旱就是涝。黄河几乎年年决堤,造成黄河下游地区洪水泛滥,饥荒遍地。

黄河水含沙量大,有“斗水七沙”之称,水少沙多。大量泥沙被黄河水从上游冲到下游,沉积在河床上,天长日久把河床一层层垫高,最终把黄河变成地上河、空中河。“黄河之水天上来”。黄河成了悬在人们头上的一把达摩克利斯剑,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决堤泛滥,洪水从天而降。

黄河屡坏屡修,屡修屡坏,不是这决堤了,就是那溃坝了,不仅让下游百姓频闹饥荒,也让远在北京的皇帝饥一顿饱一顿。北京的粮食都靠运河从南方运来。黄河泛滥也影响了南北漕运。

1492年,黄河在张秋发生大面积决堤。黄河分成三股向北、东、南三个方向流去。洪水灌入运河,使漕运再次瘫痪。

孝宗下决心根治黄河。他派工部侍郎陈政率领十五万民工整治黄河。但陈政忙了一年,把自己活活累死也没能把洪水归入旧道。

孝宗再派得力大臣刘大夏接着治理黄河,给了他三十万人。

刘大夏赶往灾区。他经过实地考察,发现黄河水急根本堵不住。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