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外一章 十等人(2/3)

作者:笑谈正说
他们可能谈不上受蒙古人尊重,至少也受到重视、优待。比如工匠在元朝享受很好的工资待遇而且免劳役。蒙古人屠城时还知道先把工匠们挑出来,以备将来用得上。

不过,“医”之后的职业都是世袭的。老子行医,儿子不能改种地。

这倒好,各行各业都是祖传手艺,代代相承。只是子孙少了择业的自由。

明朝皇帝朱元璋的爷爷被定为淘金户。到父亲这一辈,金子已经被淘完了,可政府依然让他按既定指标交金子。没法子只好跑吧。朱元璋一家从此成为盲流。后来遇到大灾,一家人除了朱元璋哥俩全饿死了。

中医在元代没什么起色。倒是来自阿拉伯一带的医药很吃香。必烈的太医院就以回回医生为主。

其实在中三等人里面应该还有“商”和“兵”。商户给蒙古人提供财源。兵户给蒙古人提供兵源。

商业是唯一从蒙古人那里获得发展的行业。蒙古人可不像汉人那样歧视商人而是大力发展商业,鼓励经商。商人是蒙古人的财神爷。商业是蒙古人的摇钱树。商业税占了蒙古财政的大头。

蒙古版图横贯南北东西也为商业发展提供了便利。在蒙古人修的宽敞的驿道上,南来北往的商人接踵磨肩,骑马持箭的蒙古人巡逻队逡巡左右。驿站不仅为皇帝的信使服务,也对过往的商人服务,提供饮食住宿,出租车马。

为了便于商业和漕运,忽必烈还整修了大运河,使南来北往的商品和南方的粮食可以通过水路源源不断地送往大都。现在可以见到的大运河基本都是元朝那时修的。

著名的马可波罗就是随着欧洲商队来到中国,将他的所见所闻写进书里,即《马可波罗游记》。

中国出口的商品依然以陶瓷和丝绸为主。元代工匠新开发的青花瓷销路非常好,此外还有青瓷和白瓷。值得一提的是,在出口商品里开始出现棉布。

棉花种植和棉纺织在元代开始普及。这要感谢那位伟大的老太太——黄道婆。

纸币在元朝的普及和应用也方便了贸易。不仅中国商人,外国商人也使用元朝的纸币。纸币毕竟比金银铜币更便于携带。不过元朝的通货膨胀影响了纸币的信誉。元朝一旦缺钱就拼命地印钞票,造成货币大幅度贬值,最后几乎一文不值被百姓抛弃。

元朝政府也直接涉足商业领域赚取利润。政府经商有很多便利条件,比如说垄断,比如说许可证制度。金、银、铜、铁、盐等属于政府专营,价钱由政府随便开。茶、铅、锡等通过出卖许可证的办法和商人合营。酒、醋等征收特别税。普通商品的税率通常是1/30,不算高,但政府缺钱时就难说了。

“民”“儒”“丐”是排在最后的三种人。民是农民,儒是知识分子,丐是乞丐。这三种人里绝大多数是汉人。汉人基本排在社会的下三流。

农民和乞丐即使在汉人当权的社会也排不到前面。但是儒生就不一样了。

想当年,“儒”的地位多么受人敬仰。“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读书人“羽扇纶巾”走在街上都被人高看一眼。尤其宋朝重文轻武,“满朝朱紫贵,全是读书人”,读书人“学而优则仕”,通过科举进入“官”、“吏”阶层,荣宗耀祖,享受荣华富贵。

而如今,斯文扫地,读书人被视作乞丐一般的寄生虫。蒙古蛮子就想不明白,世界上竟还有这么一群人,以读书做为职业,凭着一嘴的“之乎者也”,竟也能吃香喝辣,甚至当官坐骄。在蒙古人的眼里,读书人手无搏鸡之力,上马挥不得刀,下地抡不得锄,简直就是一群废物。

蒙古人取消了科举,断了汉人进入“官”“吏”的路。后来虽然一度恢复,也只是做做样子,安抚一下汉人。蒙古人统治中国近百年,只录取过千把汉人知识分子进入政府机关。而蒙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