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319,嘉佑之治(1/3)

作者:笑谈正说
1056年——1064年宋仁宗晚期太平安定,称嘉佑之治。宋仁宗暴崩。宋英宗即位。宋英宗发病,由太后听政。

1056年至1063年,宋仁宗的年号定为嘉佑。

“嘉佑之治”被视为宋仁宗乃至北宋的鼎盛时期。在这个时期,虽然不敢说没有内忧外患,但至少百姓安居乐业,天下太平无事。

宋仁宗虽然缺乏雄才大略,注定成不了有为的明君,但“恭俭仁恕,出于天性”,注定也成不了昏君。有精明强干直言敢谏的大臣辅佐,宋仁宗开创了堪比汉唐的“太平之治”。

宋仁宗执政虽然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大功绩,但也没有什么大过失。这都得益于朝臣直言敢谏。

宋朝相对其他朝代更具民主气氛。宋太祖立下规矩:“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也就是不杀文臣和进谏之人。大臣们敢于进谏而不用担心以言获罪,涌现出很多敢于直谏的官员,如寇准、范仲淹、包拯、欧阳修、苏轼等。

宋仁宗宠爱的贵妃想为伯父谋个宣徽使的位子,宋仁宗答应了。包拯知道后大闹朝堂,“音吐愤激,唾溅帝面”。他言辞激烈,喷了仁宗一脸唾沫星子。仁宗回到后宫,一面用袍袖擦脸,一面埋怨贵妃,说:“汝只管要宣徽使!宣徽使!汝岂不知包拯为御史乎!”

宋仁宗的口谕手诏被大臣们驳回是常有的事。

皇帝的旨意送到宰相那里。宰相不是深刻领会精神,认真贯彻执行,而是先审查皇帝的指示正确不正确,正确的执行,不正确的扔一边。宰相把驳回的圣旨放到一个匣子里,积攒到十几份后送回皇宫。

宋朝的皇帝不再是金口玉言。他的意见如果不能跟大臣尤其是宰相达成一致,说了也白说。宰相敢抗旨不尊。

不过皇帝也不必担心宰相能够一手遮天,因为宋太祖早已把相权拆分了。宰相想做什么事没有其他人的配合也照样做不成。就跟解除狄青职务一样,没有其他人联署和皇帝认可,宰相动不了狄青的一根毫毛。

宋仁宗“恭俭仁恕,慎刑爱民”。

每遇到灾年,宋仁宗一定会设法赈济灾民,减租减负,停办宴会围猎等娱乐活动,降低自己的伙食标准,以示和百姓同甘共苦。他曾经长跪求雨整整一夜,直到老天爷开恩降下雨来。

宋仁宗设立广惠仓救济城中“老幼贫乏不能自存者”。广惠仓的来源是各地户绝田的租税。他把户绝田租给无田户,让他们把租税交到广惠仓。广惠仓负责救济年老体衰的老人或无人抚养的孤儿。这搁现在就等于设立了一个有持续来源的慈善基金。他的想法比较先进。

遇到天象异常,他首先想到的是民间是不是怨气太重?于是亲自审核法院判案,防止冤假错案。

南方瘟疫多发,宋仁宗惦记着给驻扎在南方的军队和当地百姓送去医药。

财政紧张影响到军费开支,宋仁宗从自己的小金库拿钱给军队发薪、购买粮草。

他专门以诏书形式要求杂买务,在民间市场进行采购的时候,该给多少钱给多少钱,不能干赊账或强行压价的事。唐朝的宫市问题不能在我朝重演。

宋仁宗在位42年,是宋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在位期间国泰民安,使宋朝维持了盛世水平。不过宋仁宗没有改变宋朝积贫积弱的状况,给之后的内忧外患埋下伏笔。

值得一提是,宋仁宗的晚年一直在跟病魔作斗争,无法正常理事。在这种情况下反倒开创了嘉佑之治,不能不令人啧然称奇。这主要得益于宋仁宗培养出一支优良的干部队伍和民主氛围。

以宰相文彦博、韩琦为首的文武百官在宋仁宗生病养病期间仍然能够把朝政处理得非常稳妥。政局非但没乱,反倒比宋仁宗在时还好。

宋仁宗在嘉佑之治的第一年就病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