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98,萧衍佞佛(1/3)

作者:笑谈正说
534年萧衍晚年笃信佛法,对宗室贵族贪腐等胡作非为一味宽容。

北魏分裂成东魏、西魏以后就开始互相打。天无二日,地无二主。两个魏国、两个皇帝肯定不能共存。东魏、西魏都视对方为死敌。南梁倒被排到第二位,甚至成为双方拉拢的对象。

从“六镇之乱”开始,南梁就开始由战略防守转为战略进攻,收复了很多地盘,把战线由凹转凸,占据了非常有利的位置。只不过南梁并没有趁北方之乱进一步扩张,收复黄河、收复中原、统一中国。萧衍似乎是想见好就收,得饶人处且饶人。

萧衍是个佛家弟子,慈悲为怀。

他年纪越大,对佛法的研究越深,就变得越昏庸。佛法是个人修身养性的东西,用来作为政治指导思想不一定合适。

萧衍把慈悲为怀用在治国上面就引起国内政治的混乱。他以为我以慈悲之心待人一定会得到对方善意的回报。实际上根本不是那么回事。德治跟法治偏废任何一边都是瘸腿走路,走不出正道。

萧衍每遇到重案总是要难受一天,不忍施行刑罚。即使是谋反大罪,他哭一阵也下令赦免。这种没有原则的法外开恩使法律权威遭到破坏。

没有法律规定的从轻情节也能得到从轻处理,甚至不处理。那法律规定还有什么意义呢?

他对手下官员非常宽容,哪怕是违法乱纪贪污受贿也不忍处理。对于自己的亲属那更别说了,你即使捅破大天来我也帮你接着。

萧宏弃军而逃导致洛口大败按律当斩,但他回来一点事没有,继续得到重用。后来有人告发他私藏武器装备企图谋反。他亲自去萧宏家检查仓库,打开一看满满一屋子全是钱。萧宏在一旁吓得冷汗直流。萧衍一看没有兵器,放心了,打趣说你很善于经营啊。他就不想想萧宏是怎么“经营”来的?

官员贪,百姓苦。官员整天净想着怎么搜刮百姓,百姓的日子就越过越艰难。

萧衍也想把自己的慈悲之心普及百姓。

他在建康建“孤独园”,收养孤寡老人。这大概是历史上第一座养老院。

他曾多次下令减免百姓赋税,希望减轻百姓负担。但是贪官污吏横行,他的惠民政策根本不能得到贯彻执行。他不要,下面的官员要。他的善意只是便宜了那些贪官污吏,百姓一点实惠没得到。

他吃素食,穿布衣,一顶帽子戴三年,一条被子盖二年,寝宫里除了一张床以外别无长物。嫔妃宫女不许穿脱地的长裙。他30年不粘酒色,遣散了大批宫女。他希望以身作则带动社会节俭的风气。但江南的奢靡之风并没有因此减弱反而愈演愈烈。

其实他一边吃素一边大肆修庙,向寺庙大笔捐款,只不过换了一种方式奢靡而已。他修多少庙,百姓就得承担多少劳役。他捐多少钱,百姓就得承担多少赋税。他对佛越虔诚,百姓的负担就越重。

萧衍在位后期专心研究佛法。

他认为儒道佛三教同源,都是希望大家行善的。儒道培养的是凡间的善人。佛教把凡间的善人进一步提升为天界的佛。换句话说,儒道教你怎么做人,佛教教你怎么成佛。佛是善人中的极品。

在当时儒家跟道家流行的年代,他的这个理论有利于佛教的传播。

他别看做皇帝没什么政绩,做佛教徒可贡献颇大。他不仅首提佛儒道三教同源的理论,还开了和尚吃素、寺庙撞钟的先河。他供养寺庙三千座,在全国推广佛教,并且将佛教尊为南朝的国教。

萧衍精通佛法,能跑到庙里给和尚们讲经,跟高僧辩经。他喜欢寺庙的氛围,甚至决定出家待在庙里不回来了。群臣百般央告并且向庙里捐款才把他请回来。因为他是舍身出家,把自己捐进庙里,必须花钱才能赎回来。他先后四次出家,花了四亿的赎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