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175,孙恩之乱(2/3)

作者:笑谈正说
司马道子“日饮醇酒,而委事于元显”。司马元显被天天喝酒泡妞的父亲任命为侍中管理国家大事,成为朝廷事实上的一把手。

年纪轻轻就成了百官之首。这让司马元显很快自我膨胀起来。周围人都奉承他、巴结他,让他更加骄纵狂妄。他要求公卿以下官员见到他都必须大礼参拜,把同僚视为下属、奴仆,目中无人。他说什么是什么,谁敢反对他就办谁。“元显性苛刻,生杀任意”。看谁不顺眼就杀了谁。

他另外一个毛病是贪,搁现在叫贪污腐败。

据史料记载:“国用虚竭,自司徒已下,日廪七升,而元显聚敛不已,富过帝室”。意思是说,当时国家穷得连官员的工资都发不出来,宰相以下官员每天只领七升米。而元显仍然在不停地捞钱,家里的钱比皇宫还多。

跟元显同时代的大诗人陶渊明写过一首诗“不为五斗米折腰”。他在司马元显死后出任县令,月薪五斗米。一斗是十升。五斗米的月薪折合日薪不到两升米,糊口都难。可以想象当时的国家已经到了揭不开锅的地步了。

国家之所以这么穷主要是因为用兵太多。用兵不是对付外患而是对付内乱。内乱既包括封疆大吏的造反也包括普通老百姓的造反。

司马元显为了增加实力跟封疆大吏抗衡,决定扩军。他下令让“免奴为客者”服兵役。

所谓“免奴为客者”就是以前是奴隶身份,不管是官奴还是私奴,但后来因为大赦或者主家开恩等原因免去了奴隶身份而成为佃客。佃客是有一定的自主权但跟主家保持着一定的从属关系的人,类似于后来地主家的长工。

司马元显让“免奴为客者”充军,无论是客本人还是他们的主人都不乐意。“东土嚣然苦之”。东部地区的百姓深感痛苦,骚动起来。

“孙恩因民心骚动,自海岛帅其党杀上虞令,遂攻会稽”。

这个孙恩是什么人呢?他叔叔是五斗米道教主孙泰。五斗米道在教主张鲁投降曹操之后教主传承不详。只知道孙泰的前任叫杜子恭。杜子恭废除了入教交纳五斗米报名费的规定,所以五斗米道更名天师道。

孙泰的理想是像先辈张鲁那样建立一个天师道的政权。他跟侄子孙恩、妹夫卢循密谋,召集南方教众准备造反。但是司马元显提前得到了消息,派兵把孙泰抓来杀了。孙恩跑了,带着一些教众躲到海岛上。

孙恩是不是接了教主之位不得而知,但他是做了海盗,被称为海盗的鼻祖。

司马元显让“免奴为客者”到建康充军引起社会骚动。一直伺机复仇是孙恩认为机会来了,带着他的党羽从海岛上杀了回来。他攻下上虞县,杀了县令,然后攻打会稽郡。一边打他一边扩充军队。

会稽郡的长官是书圣王羲之的儿子。他也信奉天师道。他不知道是有意放水还是迷信透顶,拒绝派兵抵抗,说自己已经请来了天兵天将守住城池。但他的天兵天将不好使,不仅没保住城池也没保住他的脑袋。

孙恩占了会稽郡。周边八郡都有人起兵响应他。这些响应他的人是不是天师道教众不得而知。总之在十天之内,孙恩聚集了几十万人。规模不亚于当年的黄巾之乱。

黄巾之乱也是依靠宗教起事。发起人张角也是道教的教主。只不过张角属于太平道。孙恩属于天师道。两者各是道教的一个分支。太平道盛行于北方。天师道盛行于南方。

孙恩起事之后都做了些什么呢?史书有如下记载:“民有不与之同者,戮及婴孩,死者什七、八。醢诸县令以食其妻子,不肯食者,辄支解之。所过掠财物,烧邑屋,焚仓廪,刊木,堙井,相帅聚于会稽,妇人有婴儿不能去者,投于水中,曰:‘贺汝先登仙堂,我当寻后就汝。’恩表会稽王道子及世子元显之罪,请诛之。”

首先他扩军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