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24章 长远之计(2/4)

作者:浙东匹夫
。甘宁太史慈那些人就更是如此了。

而且周瑜有个最大的短板,那就是他是穷途末路而来的降将,至少未来多年不可能信任他独当一面控制新开拓领土。

之前的对三韩和邪马台征服过程中,周瑜已经算是赶上了末班车,帮着甘宁当向导,算是立了一功。

加上刚投降来的时候、周瑜本身也有一定的官位级别,如今勉强够资格充任甘宁的副将,但职号依然是个杂号将军。

比如这次甘宁回航扬州、迎接李素的这段时间,周瑜可以暂时监领筑紫岛(九州)的移民和建设政务,但只有几个月的临时任期,甘宁一回去他还得交权。

诸葛亮把这些因果想明白,建议道:“恩师既有此虑,趁着最后外任这两年,倒是该在扬州设置筹办学宫,教授航海、探险、开拓诸般实用之学。

以免将来假以时日,弟子也不得不回京任朝官时,这方面的人才出现断档。”

李素对这点非常认同,立刻批示:“确是此理,阿亮,这点你和为师想到一块儿去了,为师来的路上,也隐隐约约有这个念头,只是还未通达。

不仅要办航海的学宫,还要鼓励善于总结、使用算学的名匠给予官职头衔,增加技术官僚,把造船和营建这些科目都补上。

这次来扬州,我就想着是不是该先再改良一次造船之法,然后在远赴扶桑。福船远航东海南海已经无碍,但出了流虬之后,面对广袤大洋,还是不太合适。

大汉近海季风混乱,非竹篾硬帆、桅高帆少,才便于抢风。一旦进入远海,或许风向会有所变化,也该有对应的船才好。咱不可轻视海况之变化,一定要实事求是。

当初长江以北和长江以南的东海,不也海况明显不同,北浅而有滚涂浪,不得不以沙船航行,南海水深,才可用福船。未来的远洋船和福船的差距,未必会比福船与沙船的差距小。”

李素说着说着,不由想到了历史上后世葡萄牙恩里克王子的航海学校,那可是为欧洲人的地理大发现时代注入了多少优秀人才,可以说是欧洲远洋航海的摇篮了。

他如今要防止人才断档,有现成经验可以借鉴,当然要用。

诸葛亮闻言眼前一亮:“恩师人在河洛,这一年不曾出巡,这点上,竟与弟子所思暗合,恩师之远见,果非凡俗可比。

实不相瞒,去年一年,甘将军在摸清从流虬航行到筑紫岛的航路后,便不甘于这个冗长繁琐的航路,想要总结经验、找出更便捷省时的直航航线。

然后他就跟周将军一起,趁着往返为筑紫移民和军屯运送垦荒营建的器械、物资时,先后摸索了四趟往返。发现福船在驶出流虬岛链后,要直达漫长的扶桑东岸其他各处时,确实不太适合利用远海的大风。

回来后,弟子也在东海郡琢磨过如何改良,还借用了几个恩师从罗马、安息带回的造船名匠、互相切磋,取长补短。

不过东海朐县的船厂只能造沙船,一些设想难以实现,后来就拿到会稽这边的句章船厂来实地建造了。最多几个月,新船就可以下海,明日恩师去船厂视察,也能亲自点拨一下。”

李素颇感欣慰,原来他宅家休假的这段时间,诸葛亮已经帮他做了那么多事情了。

……

李素在句章县城内歇息数日,缓解了舟车劳顿之辛苦,三月初九这天,终于在诸葛亮的引领下,巡视了阔别一年多的句章港和船厂。

这里的港口和船厂,距离最初规划开建,已经整整三年半了,李素走的这段时间,这里又有了长足的发展,可谓是日新月异,每天都能有点新东西。

不过,这些东西毕竟是应有之意,本来就在李素的规划之内,他看到也不会觉得意外。真正让他意外的,是一些民生方面、自然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