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748章 袁绍之死(2/3)

作者:浙东匹夫
让吕布带了几百亲卫骑兵到壶关口晃悠了一下,假装攻打,给壶关守军留下了深刻印象,士气狂泄。随后吕布的檄文、以及檄文上宣传的袁绍全家的丑事,才算是彻底遮掩不住,有很多人都信了。

一番折腾,到九月底的时候,邺城内的谣言已经不可遏制。尽管审配使用了严刑峻法,对于乱说的人都要斩首。

但架不住诸葛亮主动渗透细作进来散播,这些细作都是英勇的敌后工作者,虽然也牺牲了十几个,但是混入邺城百姓之中,放大效果明显。

审配足足杀了几百个邺城涉谣百姓,还是没有堵住传染源,没有完全筛查出谣言的密切接触者。

最后,审配只能是退求其次,跟郭图等人商议后,决定采用保守疗法:

放弃对邺城普通百姓流言的治疗了,只要守住大将军府,利用袁绍行动不便无法多过问政事、关心不到细节,确保袁绍本人别听到这些噩耗。

并州沦陷的消息,如果瞒不住,那就拖过冬天的高危期,开春后天气暖和一些再让袁绍知道。而吕布辱骂他和揭短污蔑的那些话,则完全不能让袁绍知道。

同时,审配还通过郭图尽量警告袁绍后宅那些妻妾,包括自从上次把袁绍气中风后已经被长期软禁的刘氏,要求她们绝对不可以多嘴、重蹈覆辙。只要后宅不泄密,袁绍就不会知道。

这事儿由袁绍幼子袁尚亲自把关,袁尚倒是也很上心,知道父亲经不起气。

虽然袁尚内心对于父亲现在这样毫无生存尊严的活法并不留恋,有时候也觉得父亲如果那个一下反而是解脱痛苦。

但袁尚很清楚,如果再被抓住把柄、让人知道父亲之死是因为家宅内有人多嘴多舌气死的,那他继位的可能性也就非常渺茫了。曹操和大哥都会抓住机会不放过他的。

现在就算父亲要气死,也不能是被内宅的人气死,谁让他袁尚是内宅的舆论监督负责人呢,不能在他手上出事儿。

……

袁尚的严防死守,倒也没有白费。袁绍行动不便,还真就被拖到了十月初,还不知道吕布变节还羞辱他的事儿。

相比之下,邺城满城百姓得知这些丑闻,都已经半个月了。

可惜,历史不会简单重复,但总会变个法儿上演。

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重点盯防的方向没有出问题,时间拖久了之后,别的方向就出现了漏洞。

这次的漏洞,是从外朝暴露的。

审配郭图一开始靠着限制袁绍问政,没让他知道太多坏消息。袁绍也担心审配瞒着他,所以觉得自己身体好转的时候,偶尔也会在大将军府设宴款待其他朝臣,了解朝政近况。

当然,这种宴席早就不会摆酒了,袁绍这身体不能喝酒,旁人也都忍着。好在这些人来大将军府赴宴,都会提前被审配关照,严令他们不许乱嚼舌头。能赴宴的大臣也都知道轻重,所以维持得很好。

但是,到了十月中旬,事情终于瞒不住了。原因是吕布弃暗投明并且散布了种种打击袁绍阵营形象士气的谣言后,连不少朝臣都真的信了。

袁绍朝廷已经有些清贵旧臣、也就是类似于孔融、华歆一类形象的家伙(不是这两人本人,只是指这一类人),觉得羞与袁绍为伍,开始试探性地想跟关西朝廷接触,也有悄咪咪弃官隐遁的。

这些官普遍也就是吉祥物,没什么实权也没什么真本事,就只是资历老,从刘协时代就一直干过来的,论资排辈该给到比较高的待遇了,甩也甩不掉。

袁绍性好名士,设宴请客问政,也多会涉及到这些人。十月中旬的一天,终于发生了审配他们最不愿看到的情况:

袁绍的宴请名单里,出现了已经因为袁绍名声败坏而弃官的人,偏偏袁绍还不知道对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