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96章 千古不变的变法妙招(2/3)

作者:浙东匹夫


另一方面,曹操和袁绍的绝对军事力量对比,如今也渐渐发生了逆转——在整整两年前,曹操只有兖州和徐州,当时只有十五万兵马,而袁绍有四十万,曹操只能伏低做小,捏着鼻子承认自己是小弟。

可现在呢?袁绍河内上党大战,被刘备歼灭了十九万有生力量!四十多万总兵力一度跌破到二十五万。饶是审配拼命在后方扩军造血,也才勉强恢复到二十七八万。

曹操这几年里,把袁术在两淮的土地都吞了,取得豫州绝大部分地区,总兵力增长到二十余万,后来把孙权的淮南土地也吞了,获得了扬州的江北部分,总兵力进一步突破三十万。

当然了,于禁在京口丢掉了曹操四万兵力,导致曹操的总兵力一度又下跌到二十七八万。不过随着袁绍中风前因为雒阳失守、颍川汝南成为飞地,把这两个郡也彻底交给曹操代管协防。

事实控制汝颍后,曹操总算是全据豫州,总兵力再次扩充到三十万。

曹操现在有三十万大军,袁绍只剩二十七万,袁绍本人还中风了。袁曹的实力对比,已经出现了微妙的逆转。

要不是皇帝刘和还在袁绍手上,袁绍握着挟天子大义名分,光拼纯军事曹操还真不虚袁绍了。

这种情况下,曹操就想投石问路,以上书天子刘和的名义,希望天子“励精图治,变法图存,吸取袁绍战败的教训,争取更好地对抗关西伪朝”。

曹操上书的时机,拿捏得也还算不错。毕竟刘和的朝廷,自从这两个月袁绍战场上连续惨败后,都没有进行过问责——

袁绍清醒的时候,他自己实际掌握朝廷,当然不用问责,哪怕打输了亏的是他自己,有什么好追究的?

但这事儿,理论上毕竟说不过去,只要曹操肯挑头,刘和就得回应。

刘和的回应,是郭图和审配帮着草拟的,只是试探着问曹操觉得该如何“变法图强”。

郭图怕袁绍被“曹操居然都敢跳出来落井下石”这个噩耗进一步气到,甚至都没敢把“代表皇帝矫诏回复曹操”这个消息告诉袁绍,就自己商量着办了。

然后,曹操就图穷匕见地表示:臣在兖豫徐扬四州,最近两年来,渐渐分批试行“军屯制”的征兵办法,让动员兵员的成本大大下降。

只要给当兵的本人及其妻儿一口吃的,别的什么都不用给,就能让他们当兵,根本不用跟大汉朝之前的旧法那样花费太多。

如果帮助大将军整顿军备事务的审配审尚书也能学臣那样搞军屯征兵制,相比青冀幽并四州百姓能榨出来的兵源数量,也能跟兖豫徐扬四州那么丰盛。

到时候朝廷能控制的兵力,绝对可以从目前的“百姓六七户、三十余人出兵一人”,提高到“两三户、十余人出兵一人”。

关东朝廷控制一千七百万人口,就是把农兵和地方卫戍部队都算上,就是爆出一百多万总兵力都有可能!何至于像现在这样只有六十多万人。

毕竟,历史上袁绍对于百姓还是比较“轻徭薄赋”的,他没搞普遍屯田制,没有从百姓那儿刮出那么多钱粮和兵役。

曹操执行力是强,光是“许昌周边,颍川一郡,年收屯田军粮百万石”,但这也意味着曹操治下百姓被搜刮的力度非常狠。

不然历史上河北刚被曹操统一时、百姓负担加重、都要屯田了,为什么会出现“河北士女莫不伤怨,市巷挥泪,如或丧亲”,说白了就是在袁绍治下负担轻。

曹操如今的这个建议,当然不可能立刻通过,他只是在试探,看看袁绍对刘和的掌控力度实际上如何了。

而且曹操也是打着“进三步退两步”的打算,自己上书谏言的改革,十成有三成可以落地就不错了,其他都是讨价还价的筹码。

只不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