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45章 袁绍亲征_738(2/4)

作者:浙东匹夫
口、虎林逐步往东撤退的时候,他就已经把所有可以拉拢的对象都拉拢上了,不容任何一方退缩,必须各方努力一起发力把刘备和李素压制住。

当时,周瑜就不但琢磨着如何引诱劝导袁绍转入进攻,他甚至还利用东海海路派了不少使者船,往夷洲而去、通过夷洲绕过李素掌控的交州南海郡,直插林邑国。

然后告诉林邑王:李素这次为了彻底吞并吴越之地,已经把荆南和交州的绝大部分兵力都抽调上来了。

林邑国如果想收复九真郡,甚至交趾郡,就该趁这个千载难逢的机会把李素留在交州西南部那点微不足道的守兵都推平了,配合江东和曹公的联合作战,林邑人自己也能捞几个郡。

大海茫茫,周瑜也知道自己派出的使者不一定全都能到,所以他派出了五组海船每组各三四艘,想着就算有些船在海上因为大风大浪沉了,至少有一两组使者能确保抵达林邑。

他联络林邑人的尝试,其实也是五月中旬的时候就开始了,如果风向顺利的话,六月下旬也能航行到林邑国,但风向不顺的话,这点路开两个月也是有可能的,那就得七月中了。

不过考虑到李素总督的地盘过于庞大,真要是交趾郡九真郡那边出了事,李素就算立刻抽调吴越前线的兵力回救,估计交趾也彻底糜烂了。只要联合一切可以对付李素的势力一起找麻烦,周瑜觉得自己就还有机会。

另一方面,周瑜不但自己不提醒曹操,甚至还暗暗限制于禁提醒——主要是江面的制江权被李素的水军夺取了,而于禁跟着周瑜屯在牛渚、背后是通往太湖的中江水道,所以于禁的水军也只能在江南地区活动,很难往江北报信。

于禁一开始试图让周瑜配合他诱敌引开包围圈、然后送快船信使到江北。但周瑜嘴上答应配合,实际上出工不出力,结果于禁派去警告曹操的使者,都没能通过长江江面,就被李素的巡逻队截杀了。

孙、曹联军江南战区与江北战区的通讯,都被李素彻底掐断了。

这种情况下,袁绍获取真相的唯一渠道,只剩他拿掉沮授之后、立刻派小部队到淮南彻查、了解南方诸侯的真实战况。

无奈袁绍这人对于自己已经做出的决定非常有信心,不愿意复盘,害怕证明自己曾经的决策错了,所以跟鸵鸟一样不再跟踪结果,导致了自己最后的悔悟机会白白浪费。

袁绍的做派,有点类似于一个迷信的、神神叨叨的高考考生,考试全部考完后拒绝对答案、拒绝估分,不想每天活得担惊受怕的,就想等正式成绩公布的那一天,直接给他一个痛快。

殊不知,历史和创业不是高考,不是一锤子买卖,那是一场无限游戏。

答卷交上去之后,再对对答案、估估分,还可以弥补不少东西,鸵鸟心态,出成绩前拒绝对答案,其实就是堵死了自新之路。

……

许攸在前线疯狂准备、清洗“沮授投降注意”余毒的同时,袁绍就是这样鸵鸟心态只想等个最终结果。

不过,幸好已经被剥夺了军权的沮授,还没有彻底放弃。

他经过最初的愤怒、觉得自己被辜负后,稍稍冷静下来,意识到以袁绍对自己的猜忌,要想重新夺回监军权是不可能了。

但是,即使自己的名利权柄没有了,沮授还是想为这个国家努力一下,他一边打探许攸在前线的做法,一边调整自己的心态,在六月十八这天,再次请托关系、各种委曲求全,希望袁绍再见他一面,私下听听他的意见。

袁绍已经挺不待见他了,不过正如演义里、袁绍在官渡大败之前,哪怕把沮授囚禁了,也还念在旧日功劳给沮授进言的机会,何况这次沮授还没有被囚禁呢。

最后,袁绍在一个稍微喝了点酒的夜里,心情也放松了些,答应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