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11章 最想不到的地方才最有操作空间(2/3)

作者:浙东匹夫
水在河内平原上这一段水浅流缓,张辽骑兵又多,可以直接涉水,在平原上机动迂回寻找空档,都非常方便。

是夜,天色刚晚,关羽照例在野王城内的府衙大堂上,秉烛夜读《春秋》,作为休息前的日常催眠。接待信使、准备明日的护粮部队这些日常小事儿,自有下属料理。

不过,外面很快传来一阵嘈杂,让关羽无法专注,他起身到院中闲步,询问情况,身边亲兵才回答:“太尉,是诸葛长史随运粮队的斥候信使一起来了,正在找人了解军机。”

关羽一捋长髯,用自嘲的语气无奈笑道:“孔明贤侄来了?太冒失了,临汾那边只留吴班怎么够,而且后方也没有猛将,半路上若是被张辽截击,将来伯雅怕是要找我麻烦。也罢,好在是安全到了,快请吧。”

须臾之间,诸葛亮就被引入内堂,关羽对他还挺尊敬,置酒相待。毕竟诸葛亮担任太尉长史期间,已经充分证明了他的价值。

无论是之前整顿后勤、帮关羽实现原本不太可能的后勤优化、大迂回进军路线。还是提前有备无患总结的各种针对河北战场天时地理特点的攻城战战术,如今统统都有用上。

可以说除了野战诸葛亮还未必在行,后勤、战略和军事工程领域,都已经成长到当世一流。毕竟这些才华对实战指挥经验的积累要求比较低,理工科和数学统筹的优势可以充分发挥。

坐定之后,诸葛亮先小酌一杯,借机把他对后方临汾的防备部署交代了一下,表示他已经把城防安排得滴水不漏,而且还设计虚张声势,十有七八能吓住吕布保存实力、根本不来趟这个浑水。

随后,诸葛亮话锋一转,向关羽了解起前方战况,把石门、野王等地当时具体是怎么攻下来的、敌人响应速度如何、目前对峙态势,统统了解清楚。

听完之后,诸葛亮沉吟分析了一会儿,一小杯黄酒喝完,他心中已经有些看法。

“野王的夺取,跟我当初预期的节奏几乎完全一样,算是在往最好的方向发展。太尉,这两日,我军歇得有些可惜了,虽然大战之后要恤养恢复,但也给了远来之敌喘息的机会。

我们本来有更大的把握,在文丑抵达之前,对张辽和麹义这两部人马,再激进削弱一部的。这样就算文丑来了,也不过是添油而战。”

诸葛亮居然嫌目前的进度还是慢了些,想把敌人往更加“葫芦娃救爷爷”的格局上逼迫。

关羽听后,对这种看法还是有点不以为意的,他自忖正面堂堂正正野战的指挥统兵能力,已是天下罕有。诸葛亮这种由算入战的谋士,在这方面判断力应该不如他。

好在关羽对真才实学之人也不玩虚的,觉得有问题就当面直说:“诸葛贤侄,兵凶战危,国之大事,要慎重呐。我军有城、寨可利用,人数还少于敌军,当为长久计。

就算我突袭削弱了敌军一部,那也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消耗。眼下袁绍不过是因此前觉得这个冬天大战打不起来,只要相持,所以在并州、河内前线部署的人马不多。

真要是到了全面死斗的局面,袁绍后续二十余万大军从河北平原而来,这河内也是河北平原边缘,野王守军但凡削弱数成,未必就扛得住敌人一个冬天的围攻了。”

冬天后勤不利,山区大兵团作战是很困难的。但野王在河内,这里已经不是山区了,出了石门关就算河北平原。

袁绍不能在并州的冬天投入几十万人,不代表他连河内都投不起,战场位置挪不到两百里,持久战的物资成本可能就要相差一倍以上。

这些考虑,诸葛亮当然心里也清楚,他也不正面劝说关羽,只是旁敲侧击:“太尉所言,句句是兵法正道,亮岂有它意。只是太尉只算了兵,没有算人,没有算间。

袁绍虽然势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