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34章 放着历史书白读都不读,活该他找死(2/4)

作者:浙东匹夫
你们给关将军报信非常艰险,用大船极有可能暴露,只有木筏配合羊皮筏,才有可能化整为零躲过。

如果最后段敌军巡河封锁实在严密,你们就弃了木筏,把羊皮囊解了,套在身上趁夜游水漂最后几十里,实在不行就爬上南岸,翻山小路过函谷关以北的群山。

我相信关将军现在的位置,要么在小平津;要么在小平津以南、背靠函谷关北侧群山边缘的位置。函谷关北面的山其实是有河滩或者山间险路可以行走的,只是不能过车马,所以无法运粮,不能用于大军征战。

你们不得不爬山的话,就把马匹抛弃好了,但羊皮囊留几个,到时候也便于证明你们的身份,让关将军肯相信你们带去的口头建议——没有在凉州征战过的人,是不会想到用这个的,这也算是信物了。”

诸葛亮想的非常周到,从怎么赶路、怎么避过敌人耳目送信,到最后怎么留信物取信于关羽,都一举三得想到了。

而且,他这人因为这一世跟着李素,理工科天赋点得很满,对于那些民间生存经验智慧的产物,只要落入了他眼里,总能结合他从李素那儿学来的物理知识改良一下,更加系统高效。

这不,当初跟着李素西行毕业旅行见识的普通羊皮筏子,就被诸葛亮改成了“羊皮筏气囊兼可拆卸单独穿戴救生衣”。

嗯,这么说可能有点给诸葛亮脸上贴金了,这玩意儿其实也不是百分百出自他的智慧。他那么繁忙的人怎么会想那么细节的事儿呢——所以,其实是诸葛亮提出了物理模型,高屋建瓴总结了原理,然后让未婚妻黄月英实操设计的、再给军中工匠量产。

不过,理论模型是诸葛亮脑洞出来的,也就够了。做衣服这种裁缝设计的活儿嘛,本来就是女人干的,哪有男人做裁缝时装设计的,黄月英不设计救生衣谁设计?

因为非常昂贵,这儿玩意儿一套就要好多张羊的皮,所以也不能大规模装备,就是给特种战的渗透秘密信使渡河潜伏用的。

设计完之后,最后在装备之前的试验里,诸葛亮还发现了这个羊皮囊救生衣的另一个用处——气囊如果背在背上,容易被弩箭射爆,但也能挡那么一两发强弩。

这玩意儿,有点类似于后世的一次性反应装甲,至少效果比日本战国时期那些精锐骑兵“母衣众”背在背上的空心布囊“母衣”防箭效果好得多。

不过诸葛亮当然不知道什么是反应装甲或者母衣了。他也不希望这个功能用上,因为是一次性的,太不划算,射穿就漏气了。

安排好一切之后,诸葛亮还跟他们预定了时间。

因为是不管不顾埋头赶路的信使,没有意外的话,两天之后的五月十四,他们必须找到关羽的部队,建立联络。如果沿途敌人在黄河上战船巡哨密集,能漂流的路程比较短,要翻山,那就加一天,那样也得确保十五日送到。

对这个要求密使小队没有异议,全部立了军令状,表示一定五月十五联络上关羽。联络不上估计诸葛亮也没机会执行军法,肯定是死在半路上了。

……

话分两头。

诸葛亮尝试通过安邑-大阳县这条道路,与关羽重新建立联系,并为关羽的撤退路线探路的同时。

这两三天里,张辽和贾诩也不会闲着。

同样是在五月十二日,张辽一早就非常不甘,因为昨夜魏续带着败兵回来了,把刘备阵营派了“至少万余规模的援军驰援安邑”这个噩耗带了回来。

还告诉张辽:派出去监视的部队折损了三分之一,他和侯成领了六七千人执行这一任务,有两千多人折了。

张辽板着脸责问:“我让你们哨探牵制为主,还大多都是骑兵,遇到强敌可以避战的,为何还折损如此之多?违我军令轻进易退,不行军法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