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64章 大灾之年,过分了啊(2/3)

作者:浙东匹夫
化管理,还有惹出其他一大堆矛盾。

首先是他大修翻车的事儿,见效慢,一些老派官员觉得他劳民伤财。加上技术本身不普及,是李素推广的,有些以清廉著称的硬骨头文官多少怀疑他在这个过程中有没有贪工程款。

毕竟外行审计官员看不懂技术的时候,是最容易怀疑工程师黑钱的,这一点古今皆然。而李素这人向来生活奢靡,这方面恰好容易让人联想黑点。

最后,就是李素逼着百姓灭蝗,在民间信仰和鬼神方面也触及了不少人的盲区。历史上直到唐朝,姚崇灭蝗的时候,依然很多人觉得蝗虫是天意,是天降灾异惩戒人君修德的警示,要修德才能驱蝗,不能武力扑杀。

还有人不顾李素的《殿兴有福论》明明已经取代了董仲舒的“天人感应论”成为新官方意识形态了,只因为他们自己老了、年轻的时候读书读的是董仲舒的《春秋繁露》,是天人感应论,就继续跳出来攻击李素不敬神明、败坏德政。

最后,因为李素组织苦役营的囚徒、战俘大规模吃蝗虫,也鼓励安定郡北地郡冯翊郡的最贫穷流民吃蝗虫。虽然他教导了具体该怎么吃,但毕竟受限于通讯与监控手段,到了地方上执行肯定有走样,很多蝗虫吃法有问题,难免吃死了人。

那些觉得不能灭蝗的老夫子,就把吃蝗虫吃死人也算在李素头上,言之凿凿私下流言说“吃蝗虫吃死的都是上天在警戒汉中王和京兆尹,不能试图妄改天意,不能以术代德”。

李素是没空腾出手来收拾他们,他每天一个个县一个个乡走访劝农视察整改情况都来不及呢。

一直到五月下旬,随着刘巴、国渊、蔡邕他们分别到了。刘巴可以在免税和财政手段方面支持李素,而国渊可以在种田的工程科技方面支持李素,有了这两个大司农丞/工曹级别的副手,李素才能腾出手来管管意识形态方面的瞎流言。

另外,跟着刘巴一行人同时抵达关中的,还有刘备的一些家眷,和李素留在汉中的婢女,以及一些被要求留在关中的将领们的家眷、外加该回到万年县就藩的万年公主刘妙。

这些人都是四月底的时候,刘备觉得长安快拿下了,传信回去让他们来长安,五月初启程的。

刘备的正妃吴苋还是没来,主要是嫡长子刘永才两个月大,实在怕旅途舟车劳顿对小孩子不利,所以继续住在南郑。

蔡邕来的时候,当然也没带女儿蔡琰,蔡琰算算时间大约要今年九到十月份生产,如今还住在成都。

其余关羽张飞等将领的家眷全部没来,因为关中粮食太短缺,张飞在五月十五这天,已经启程带着全部残余的两万多南方蛮族山地兵部队回益州了。

而且是直接把军队带回巴西和南中四郡暂住,未来两年哪怕要平定凉州,那也是骑兵部队作战为主,没必要征发那么多山地战的蛮兵部队。未来就算要用山地兵,估计也是为了南方战场的统一了,或者是对荆州北部地区动手。

而关羽也带着几万汉族步兵和数千骑兵,回到汉中驻扎,而且在汉中就地转入屯田。今年已经五月份,种主粮作物是来不及了,但还可以种一季豆子,或者到上庸郡的沼泽地区多种一些芋头,解决部队本身的口粮,自给自足。

所有高级将领当中,只有赵云的妻子樊娟来了长安,后续还需要赵云和马超的骑兵部队防守郭汜,或者是来年粮食缓过来之后收复西凉。

其他一些擅长骑射和北方作战的中层将领,如太史慈、高顺、徐晃也会留下,转隶赵云部下,他们的家眷也都接来了。

……

五月二十三这天,锦瑟绣瑟姐妹俩,带着二十个美貌侍女,坐了几辆马车,慢吞吞进了长安。

跟她们一起的,还有万年公主刘妙。刘妙按说是要回万年县的,但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