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59章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2/5)

作者:浙东匹夫
己的绝对忠诚呢?就算这种忠诚的动机不是出于“为了忠于皇帝本身”,但哪怕是为了维护“殿兴有福”的自然法则,李素也不会明面上不忠于皇帝的。

所以,李素严肃地说:“陛下何故又问?我等皆勤王之臣,莫非还有私心?陛下为何始终畏首畏尾?陛下读过臣写的《殿兴有福论》和《蔡李公问对》么?

如今天下已经重新平复,再次想要首乱天下者,必遭天谴!如若天意一时不明,权摄汉中王与臣自己,都笃信这些理论,臣等自然会亲自实施这个天谴。

《蔡李公问对》中,臣明言‘天谴不可被先作乱者应验、而导致后来者肆无忌惮’,因为只要先乱者被灭、天下归于统一,那就说明再战者依然是在使天下人由治入乱而非由乱继乱。所以张角、董卓、李傕都不算‘能让后来者不是首倡的那种首倡’。

陛下可以不相信臣的人品,但应该相信臣对自己道的信仰。此问便如同质疑伯阳、仲尼是否相信他们所宣扬的‘道’,唉……”

孔夫子身前,可以容忍别人怀疑他的人,但也不能容忍别人怀疑他的道。孔子求官,官可以打折,道不能打折,所行非道,那官不做也罢。

道不行,乘桴浮于海。

还别说,刘协一开始,内心是觉得“无论李素和他说多少话,来证明刘备没有野心,他都不敢相信”。

因为臣在君面前说自己肯定会誓死效忠,会如何如何,这些话都是不值钱的,古往今来哪个乱臣贼子在皇帝面前不是这么说的,再赌咒发誓最后该造反还是反了。

都是客套话,假大空。

但是,李素特地说了一些看似无礼的大话,但却非常巧妙,让刘协放松了戒心。

因为李素提醒了刘协:什么位极人臣,对我来说根本不算什么最高追求,我是要做一个传颂千秋万世的开宗立派哲学家的,开创一套政治哲学理论。你不能拿一辈子的富贵,来侮辱我千秋万代的被供奉膜拜,让我用违背打脸自己哲学理论的方法得天下。

这就好比说佛祖孔子老子要拿生前富贵去换被人永世膜拜,可能么?

你给克劳修斯一个世界首富甚至德国皇帝,他也宁可要被历史书写“这个人发现了宇宙的永恒法则,热力学第二定律”。

话说到这份上,刘协算是豁然开朗:是自己的境界低了,竟然在拿皇帝的诱惑怀疑圣人。皇帝只能做一辈子,死了就没了。

“自古为臣者所说的效忠君父的誓言,不及李卿这番话透彻,是朕失言了。”刘协忍不住自嘲了一句,端起酒杯,若有所思的几秒钟,亲自起身走到李素席边,作了个邀请的手势,

“说起天道,朕读《殿兴有福》及《问对》,却有些不解之处,卿若是不饿,能跟朕先去书房解惑几个问题么?”

李素看了一眼赵云马超,那些武将当然不会回去后乱嚼舌头,李素也就光明正大吃饭吃了一半跟刘协单独去书房。

董承也不能跟随,宦官们也不行。

刘协这番“但求赐教自保之法”的做派,就差一个阁楼一把梯子了。

果不其然,到了书房之后,刘协亲自把房门关上,拱手对李素说:“实不相瞒,朕原先确实惧怕过皇叔废立……今日卿如此开诚布公,朕才也以诚相待,彻底相告。此地再无外人,出卿之口,入朕之耳。

还请卿教朕如何释诸侯之疑,让他们不怕归兵朝廷而被追究,让他们不至于因为骑虎难下而不肯重新听命,朕也知天下重归一统绝非易事,也不知能否在朕手中完成,只请教为诸侯释疑之法。卿以知天命闻于天下,先帝时便赞誉久矣,若天下有人能答此问,非卿而何。”

李素默然了几秒钟,决定说一些对双方都有利的话。

至于什么叫对双方都有利,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