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18章 世界线收束(2/4)

作者:浙东匹夫

本来么,要是长安攻下之后北方事务很繁杂,刘备也是有可能把李素留在那儿处理的。这样一来,他还是北伐小成后就先回成都牧守一方。反正这两项工作都很重要,刘备手下现在人才也不少了,李素鲁肃都不在,还能让荀攸法正诸葛瑾操持雍凉事务。

而且明年诸葛亮也十五岁了,实在文官质量不够,也能让诸葛亮出来稍微做一点力所能及的专业性工作,锻炼锻炼官场水平了。

蔡琰听了夫君的安排后,也是如释重负,她也知道,既然这个孕期是她自己精心设计的,其实对于她自己的避嫌和心里安宁是有好处的,但多少对于夫君的事业节奏不太好。夫君没在乎这些,那就最好不过了。

辛亏李素是个纯享乐主义者,不是官迷,或者说他知道自己的最终发展能有多好,完全不在乎早点到长安中枢做官还是晚点到中枢做官。

蔡琰就很为他考虑地说:“我本来还以为,你会趁机想要把锦瑟纳妾了,看来你倒是不想太仓促、没有感情基础。但不管怎么说,这次把她们带上去南郑。

妾听说荀参军和其他几个要去长安的文官,这次都先把家眷带去南郑了,这才是正理。大王是要匡扶朝廷的,大王麾下的重要文臣,当然要带着家眷入长安,才好安抚朝中旧臣,宣示气象,否则倒像是李傕郭汜那些挟君之贼似的,没个长性。

锦瑟好歹也是朝中重臣之女,虽然没落了,待人接物不会丢体面,到时候长安老臣们的家眷设宴请女眷,咱家也好有人出席,免得失礼。”

之前李素到南郑打仗的时候,没有带女眷,其他谋士也都不用带(除了鲁肃的老婆本来就在南郑),但那是因为那次是防守战,要顶住董越樊稠。

而这次是进攻战,要摆出到长安常住的姿态。连刘备都带了糜贞和甄姜,只有吴苋因为怀孕七个多月了走不了,但按照计划明年夏天之前也是要去长安的。

荀攸这些原本被董卓陷害离开长安的高官,就更要带着老婆孩子还乡团了,气势不能输。

从这个角度来说,李素带些女眷到长安露露脸,也是政治需要,毕竟他是刘备帐下文官之首,类似于后世某些国务卿出访场合得带夫人。

李素想了想:“那就先带去南郑试试,跟其他重臣家的女眷饮宴赴会会不会失礼。要是拿不出手就算了,礼仪得体的话,再从长计议考虑别的。”

……

因为妻子的怀孕,李素也减少了年前的活动。

随着一场初平四年最寒冷的冬雪,时间终于迈入了兴平元年。

成都的文武高层们,都经历了一次短促而安乐的新年休假。说短促,是因为过完年初三,就要陆续赶路去南郑了,争取在南郑过上元节,然后北伐。

说安乐,自然是因为这个新年又多了不少今年刚出现的好吃好喝好玩儿的东西,大家都雨露均沾得到了实惠。

大家都用上了僰道新式炼钢作坊用煤炭炼铁、风箱预热空气高温灌钢打造的更薄导热更好的铁锅,然后拿到了李素送礼的蚝油炒菜,体会到了没有味精胜似味精的鲜美调味。

李素这几年,也没少推广南中和交州的特产成为达官贵人们追捧的新式享乐。

甚至鲁肃还表示他过完上元节后倒长沙赴任,会考虑派均输官核算成本,给交州渔民百姓更优惠的税收政策——

往年渔民的税是很难收的,因为渔民捞到的海鲜太容易腐烂了,只能让他们把鱼卖了全部交钱。所以按照租庸调法的常规操作,渔民要缴三百钱的人头税、六百钱代粮、九百钱代役,每年要卖货筹一千八百铜钱。

现在生蚝牡蛎这些可以做成高保质期的硬通货,估计以后按带壳状态三石蚝抵一石粮食,或者不带壳的净肉一石折抵粮一石。再加上熬制时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