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八十四章:奇怪的梦(1/3)

作者:雨小鹿乱撞
雪安这日不知道为什么,做了一个很奇怪的梦,在梦里面他梦到与一位诗人的对话,这位诗人里在他的诗里面用三句诗阐述了读书三境界,是从茫然到坚持再到恍然的过程。而关于读书三境界还有另一种说法,即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到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再到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雪安这位诗人有他的道理,而雪安对第二种说法体会更为深刻。

第一重境界,看山是山,看水是水。即眼前山只是山,看到什么就是什么。就像刚开始学习识字的幼童,他们看到“天”字,会读“tian”,仅此而已。再如我们看有文学价值的小说,大多数人刚开始只是看故事,通过文字体现的就是我们看到的。

第二重境界,看山不是山,看水不是水。即眼前山不止是山,看到山会想到山上的树木,上山砍柴的樵夫。就像幼儿进入高年级后,会用“天”组词,造句,甚至围绕“天”写一段话。成人读小说读到一定境界后会分析情节结构,探析小说中折射的社会现象。这些都是由“看山是山”的初级认识发展而来。

第三重境界,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即山本是山,一切回归本质。我觉得这是饱览了一切后返璞归真的体现。如果上文的幼童长大后研究了“天”字,知道了它的本义和引申义,甚至读过了有关“天”字的各类研究文章,那么,他看到“天”字时是仅仅认识这个字还是把所有有关它的知识都回想一遍?我觉得都不是,因为无论是运用还是研究,他都了解透了回过头来,眼前的“天”还是“天”。

除了“读”外,“写”好像也离不开这三重境界。小学时我们只是用最平实的语言复述事情的原貌,中学后,我们开始用词藻修饰句子,在文章中体现自己的思想,写到一定境界后发现,真正打动人心的句子不一定有华丽的词藻,更多的是一种质朴。就像我看到香火不断的寺庙门前贴了一幅字:“热情即真情”。很多人一看这句话就说是高人所写,可见,五个平实的字也能体现精妙之处。

雪安之所以对这种对读书三境界的解释情有独钟是因为我觉得它不仅揭示了读书做学问的道理,也反应了某种细碎的生活。雪安的身边有这样一个朋友,她说她现在不会大喜大悲,每天都是平常心,对很多事都看得很淡,很透彻。我总是好奇地问她是怎么做到的,她说她之前计较过,狭隘过,历经了种种是与非,到头来发现计较后,狭隘后什么也不能改变,随着年岁的增长,她学会了“看开”。我觉得她的阶段像是从开始时无知地和生活碰撞到有了各种苦与辣的体验后彻底释怀,这就像是从真实到复杂再到归真的过程。

此时,你站在海边,看着一望无际的大海,如果可以,你带着未知到深海遨游,回来后再次立于海边,你会发现,海还是那片海。雪安他说一直很感动于为一个人终身不嫁或不娶。之前只觉得这是一种矢志不渝的忠贞,随着年岁的增长,我觉得专一只是一部分,更多的是能够忍受孤寂与无奈。

年少的我们看着别人身影成双,再看看自己孤身一人难免觉得孤单。可我们毕竟年轻,有很多可以排遣内心的事情可以做。等人到中年,事业进入了稳定期,在百无聊赖的时候,听到别人家欢声笑语再看看自己孑然一身,望着空旷的屋子,那该是一种怎样的寂寞啊。在寂寞面前,有人和合适的人过日子,有人执意守候心中的白月光或者执意等待。我觉得没有谁的选择是错的,多数人都会选一份心安理得。

或许有人会问,爱你的人不会让你久等,为了不爱自己的人徒然守候,真的值得吗?我想说,对于同一片风景,有人流连忘返,有人头也不回,值不值得只有当事人自己清楚,就像“子非鱼,安知鱼之乐?”

如果是你,你会为一人孑然一身吗?今天室友问我会不会谈一场没有结果的恋爱,我想了一下,说道:“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