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七百八十三章 管不住手(2/6)

作者:镶黄旗
里八乡踩着高跷,抬着杠香,敲锣打鼓赶会的“老会”。

那都是练家子,而且彼此爱斗气。

虽然按规矩“老会”间得相互礼让,可鸡蛋里挑骨头不容易吗?

说你礼数不周,就能打起来。

所以往往这一路上就能看见好几次“武术交流”。

在许多百姓眼里,只要不是鼻青脸肿上山的“老会”,那都不是好汉。

不过上山之后就得一团和气了,谁也不能再动手,哪怕不情愿。

否则“拴会的”会很没面子,就会出面“管教”。

想想看,但凡能组织赶会活动的人,不但有钱,而且得戳得住,那都是各方大豪。

五月间,京城人又该去卧佛寺庙会了。

奔那儿除了能看哼哈二将,四大天王,更主要是去摸卧佛。

京城有个习俗,人哪儿不舒服就摸卧佛哪儿,头疼摸头,脚疼摸脚。

所以这个庙会的特点就是病人多。

到底管事儿不管事儿没人知道,反正过去的人都信。

六月的中顶庙会是一个农村风味的庙会,也是各地“老会”耗财买脸的主场。

庙门外,不但卖农具的多,卖农副产品的多。

就连茶棚也是由各个“老会”赞助的,香客可以白喝。

同时那些“老会”也有了可以正大光明炫技的场所,他们会在庙里的第一大殿轮流表演。

什么五虎棍,少林棍,枪刀对打……都有。

和妙峰山庙会不同,这时打架的倒少了,纯粹是文比了。

七月的江南城隍庙最为热闹,讲究的是城隍出巡。

所以这是各地“老会”的高跷竞赛,但也最容易斗气打架的。

要知道,大家得一同表演,偏偏水平不同,赛场又是在庙前不是庙里。

群众给予不同程度的掌声,很容易会挑动“老会”的情绪。

输不起的人,往往爱寻衅滋事,以拳头论输赢。

此外,就是这一天的傍晚,还有全城为祭祀先人放荷花灯活动。

京城有童谣,荷花灯,荷花灯,今儿点了明儿扔。

这天,北海、护城河、通惠河,只要京城有水的地儿,都要放河灯。

到了八月,是以灶君庙的庙会来给全年庙会收尾的。

不用说,灶王爷是厨子茶房的祖师爷,所以饮食行业的人都要来祭拜。

那这个庙会的饮食也就比较有特色了,有的庄馆会给祖师爷增光,来庙前摆摊卖点拿手的吃食。

茶房这一行的专有茶食,这一天也会在庙前售卖。

而且因为和中秋临近,卖兔儿爷的也很多。

再此之后,天儿一凉就不会再有庙会了。

因为不管僧道尼,开庙会的日子,比如要选择春夏秋,宜人出游的日子。

冬天办庙会,除了正月年节时下是个例外,其他时间都缺乏群众基础,肯定会影响收入的。

至于京城里常年举办的,每月都按日子口轮轴转的,其实是四大庙市。

逢三是土地庙,四、五之白塔寺,七、八之护国寺,九、十之隆福寺。

这种庙市最显著的特点,是庙里庙外都摆摊儿。

隆福寺的格调最高。

除了几个老书店,还有卖文玩字画,珠宝玉器的。

但主要还是以鸟市、鸽子市、鸣虫和花场子出名儿,相当于过去的花鸟市场。

白塔寺、护国寺是中间一档的。

百货云集,但大同小异,都以日常生活用品为主。

土地庙是档次最低的,卖农具,农副产品,还有普通花卉。

当真要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