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百八十章 京津两地(2/4)

作者:镶黄旗
够米晓冉在耳濡目染中受到他们的言行影响,产生灵魂的触动了。

这即来自与汪大东和赵汉宇闲聊时,对西方社会方方面面的描述和介绍。

也来自于他们带她领略到的西方先进国家的生活方式和富庶程度。

更来自于他们办正经事时,一丝不苟的工作方式,雷厉风行的办事效率,细致入微的评估方法,以及沉稳老练的交际技巧。

这一切都统统让人大开眼界,让米晓冉看到了另一个尤为陌生,五光十色的新世界。

而这种影响和启迪是潜移默化的。

让米晓冉不知不觉中,就被汪大东的幽默、狡黠、机敏,以及闻广博的学识和丰富的人生经验所折服。

并且因此开始和国内的一切做对比,她无法不为共和国落后的面貌感到害臊,也无法不为自己过去坐井观天的无知感到自卑。

于是对现代的、强大的西方世界,自然而然滋生了更多的仰慕和渴望。

甚至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方向。

她很有点不甘心再浑浑噩噩的活着,不愿回到过去那样平淡的生活中。

最关键的一次谈话是在返京的途中。

当时他们一起来到餐车里去吃他们的晚餐。

由于这趟车的软席乘客寥寥无几,所以餐车大部分餐桌都空着,只摆着花瓶和菜单,很适合聊天。

他们要了一个辣子鸡丁,一个腌大虾,一个冷盘和酒。

菜不算多,可三个人吃,已经富富有余。

正是这个时候,汪大东举起酒杯号召大家,为了调查的圆满结束干杯。

随后就宣布了最终决定,他愿意投资,在国内尝试开办一家西式快餐厅,而选择的城市是津门。

“津门?为什么?为什么不是京城?”

米晓冉听见就叫了起来,她真的感到奇怪极了。

“您不是说京城的餐饮环境要比津门好嘛。津门可没有任何做西餐的条件,面包质量不厚,牛肉也不容易买到。甚至没有您喝的咖啡……”

而赵汉宇也同样不解。

“舅舅,京城可是首都啊,难道您忽略了这件事的意义?所有政令都出自京城,在京城办店才有可能覆盖全国。您过去不是一直强调经商要有战略性眼光吗?”

“是的,你们说的都对。”

汪大东点点头,不急不躁的说。“可搞餐饮是种高风险投资,在共和国开快餐店还没有人做过,我必须得谨慎行事,综合考量啊。”

顿了一顿,他更详细的解释道。

“快餐业最突出的特点是方便、经济、清洁。而这个行业的兴旺主要是建立在生活形式的改变上。只有外出吃饭的人多了,在家里吃饭的人少了,才是适合这个行业的社会状况。”

“这一点其实内地的情况普遍不好,无论京城或者津门都一样。内地人们还习惯老少同堂,为了节省开支在家吃饭。其实很不利于我做投资。”

“唯一可取之处,是内地青年人有充分的好奇心,渴望休闲品味的提升。我注意过,进口的东西总是更受人们的青睐,哪怕一包进口香烟,一块进口糖,也能引发无数人的兴趣。所以从这方面来考虑,津门的劣势反而成了优势。”

“两个城市现在人口差不太多。但京城有莫斯科餐厅、新侨饭店两个俄式菜馆。还有能制作欧洲风味香肠的春明食品店,朝鲜风味的延吉餐厅,以及东南亚菜色的京侨餐厅。甚至还有义利食品厂提供较为优质的面包。而津门只有一家德国餐厅起士林。这样来看,我办快餐厅,就是第二家。消费市场还是比较大的。”

“另外,两地政府对我投资一事,重视的程度也不一样。京城那边毕竟是首都,对我这几十万美元的投资不是很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