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六六三章 决择(2/4)

作者:丙辰龙九
还钱,然后最后取个中,达到他心中的预期收益。”

凤九霄道:“是啊,谋求利益最大化是人之常情。殿下是把这信寄回京师给皇上看一眼还是直接回他?”

晋王看着凤九霄的眼睛,看不出他有任何试探自己的意思,心道:开弓没有回头箭,无所谓了!他笑道:“兵贵神速,一来一回恐怕战机稍纵即逝!况且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皇兄既然已经授我临机决断之权,就不打扰皇兄了,我直接回复就行了!”

凤九霄笑道:“怎么回?”

晋王道:“简单粗暴!就说十万大军后日就到,两天之内他们必须开城投降,否则城破之日,就是他孟氏九族诛灭之时!先吓吓他!然后再给他个甜枣,我就说,只要投降,成都王的封号可以给他,但坐镇成都那是不可能的,世袭罔替嘛也可以考虑,但要看他孟昶和他的儿子是个什么态度,如果他们的表现不能让我满意,世袭罔替这一条直接取消!至于治权、税权,想都别想!我大哥为什么这么急着拿下巴蜀,就是因为这里是天府之国,是超级大粮仓!打仗嘛,打的就是后勤补给!有了后蜀做为后勤基地,日后和契丹决战便多了一成把握!”

凤九霄道:“不错!蜀川之地的确是个好地方,人杰地灵,物产丰富,当年秦国统一天下,这里出了大力!”

晋王目光闪动,“秦王扫六合,虎视何雄哉!挥剑决浮云,诸侯尽西来!”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凤九霄道:“好诗!”

晋王笑道:“诗是好诗,可惜不是我做的!”

李公公媚笑道:“殿下,这么好的诗竟然不是您做的,莫不是谦虚?”

赵光义笑骂:“谦虚你个头!这是李白的诗!”

李公公恍然大悟,“哦,是诗仙太白的诗啊。”

凤九霄见赵光义一听到秦王立刻双眼放光,怎会不知道又触动了他的野心,只当什么也不知道,笑道:“太白不但诗写的好,剑也舞的好!”

李公公一脸无知的样子:“是吗?”

凤九霄笑道:“大唐盛世,佩剑很流行。”李公公假装愚昧无知,凤九霄顺水推舟,也假装以为李公公愚昧无知。这就是刘灭周所说的人情事故。看破不说破。李公公装傻,是为了取悦赵光义,凤九霄配合装傻,是尊重李公公。

李公公道:“怎么那时候流行佩剑?”

凤九霄道:“反正即将把大蜀纳入宋朝版图,早晚要和蜀山剑派打交道,现在不妨和你聊聊剑的故事!”

李公公道:“好啊!”关键他是看到了赵光义眼中泛起了兴趣,否则他可不敢抢答!

凤九霄道:“剑起于轩辕,兴于大唐。《黄帝本纪》中记载:帝采首山之铜铸剑,以天文古字铭之!上古时的剑冶炼技术不行,剑也只是个概念,还不能算是武器!《礼记》中记载,商朝产生了真正的剑,但剑身短,形制上与匕首相似。商朝中后期产生的剑,矛头与匕首相结合衍生出了双刃剑。直到春秋战国时期,剑才成了可以杀人的兵器。秦汉以后,关于剑器的选择与佩戴装饰也逐渐衍生成一套标准,与身份等级制度有关。另外每个人的佩剑都会参照自身的体型和身高特制,剑从最初的短小精悍逐渐演变为长剑在身。荆轲刺春王用的鱼肠剑,短小可藏鱼腹,长不及半尺,而秦王自己的剑却长达七尺!”

凤九霄顿了顿,接着道:“唐朝之所以尚剑,离不开皇室对于道家的推崇。司马迁曾经将“论剑”提高到“与道同符”的标准,提出不具备“信廉仁勇”等品质的人,不足以谈论剑道与兵法,这个道理与谈论道法是一样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