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六十六章 封禅泰山(2/2)

作者:岳修炎
外,也有两个皇帝前来封泰山,江河此来,以来是为了完成对前世封禅泰山行为的一种继承。

和别的皇帝不同,这次封禅泰山并不正式,甚至江河不会出面封禅。只是派遣礼部官员上山封禅,江河则是在明堂中简单祭拜完之后,美美地等着礼部官员回来就奔赴下一站。

封泰山的祝词,礼部年前就整备妥当,被派来封泰山的官员也是一脸苦大仇深。玉皇顶多么巍峨,就是在二十一世纪,山路早已修建好了,爬上去都不是件简单的事情。而在这天然绿化做到极致的二世纪,山路难行,且多是土路,石板路压根没有。

皇帝的銮辇在山下等着,礼部的官员是跑断了腿。

带着诏书来到泰山顶上,封泰山山神。这次的封泰山,礼部拟出的神号,江河挺不满意,大笔一挥自己写了一个。

反正自己是皇帝,封泰山做个师门,泰山也得愿意。

至于什么自己的统治权利是泰山授予的……江河哪里会信。提笔写下:太华真人东岳青华仁圣天齐大帝含德执法天尊。

瞎编的名讳扣在的泰山头上,江河感觉有种说不出的喜感,但又觉得有些不妙。毕竟真的有人会相信这泰山山神,并把自己给泰山扣上的名讳当做它的神讳。

想到这里,江河大感无语,只想着赶快结束这场封禅,南下游历江南。

可封结束了,禅可没有结束。

礼部突然提议,除了禅亭亭山和云云山外,要增禅梁甫山。对此,江河并不感冒,不管这梁甫山的由来。

梁甫山,又名梁父山。是封泰山之后,必禅之处。除此之外,汉代张衡写了一篇名为《梁父吟》的文章,比喻仕途凶险,也被诸葛亮极为推崇。

《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云:亮躬耕陇亩,好为《梁父吟》。身长八尺,每自比于管仲、乐毅,时人莫之许也。

说得就是这事。

既然礼部强烈要求增加禅山的名单,江河也没话说。毕竟这次封禅并不正式。虽然江河如今身体不怎么好,却也有信心活个一二十年。还有大批的功绩没有建立,他怎能提前敬告天地?

不知礼部的官员是不是嫌弃腿没有跑断,竟然提出这样的要求。亭亭山祠被江河维修得好好的,甚至云云山祠也事前修整好了,只有梁父山,因为临时加上,还需事后建祠。

历时数日,礼部官员把泰州的四座山跑了个遍,队伍也终于可以南下。

毕竟,相比于封禅泰山,下一站,才更让江河心动。

当年项羽来到关中,有人劝他定都在此,他却急于东归,理由也很简单:富贵不归故乡,如衣锦夜行,谁知之者!

而今,江大郎,兜兜转转,在中国逛了一大圈,终于又要回到王家村了!
本章已完成!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章>>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