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533章 三尺三寸(1/2)

作者:东风暗刻
王彦去兴元府未返,赵构抓这个机会,从侧面问过岳飞这件事,出乎他的意料,岳飞好像并不知道,康王刚到时曾经观察过王彦,也没什么异样的表现,事情就好办了一半儿。

西岳大帅的精力好像都放在了那件沙盘上去了,有些爱不释手,没事儿便闷声不响的研究,但说的很少。

他说的比较多的是佩剑这件事,剑与弯刀不同,各有适用的场合,刀因其有刃面的弧度,最利于拥有速度优势的骑兵使用,在一驰而过中增加与敌军身体的触及面,在马上混战中用剑则会伤腕子。

赵构没在马上用过剑,更未用剑参与过混战,但他相信岳飞的意见。

而对于步下军,岳飞说剑就可砍可刺,但剑长以多少为宜?大王要在民间佩剑,一为健体强民,二为应急御敌,但普通民众受的训练少于官军,临敌时执着长一分的兵器便有多一分的胆气,但也不是越长越好,剑太长了又会增加重量影响灵活,不宜超过三尺三寸,否则一着急剑都拔不出。

剑长三尺三寸,定下来了,刘平叔也认可,但不如岳大帅热心。

如果非要操办这件事,刘平叔更愿意与尹待檄搭伴,不愿意和岳飞,别看是两位帅臣共事,最后出了事一定是刘平叔的,谁敢弹劾岳大帅,得看看吴贵妃新认的那位干娘,刘平叔得拉上个比自己年纪还老的。

尹待檄比刘平叔年龄大,是个老文人,身上又无公职只是受康王委托,将来因这件事被临安那些文臣们诟病,谁有胆量就去找康王好了。

这是大是大非的原则问题!因而,刘大帅更关注的是此事的规矩。

如人人佩剑,见官时摘不摘?若有人执之私斗怎么处置?剑是民铸还是官铸?民铸的话难以保证规格和材质,还有个钱怎么出的事情,平白无故的叫适龄民众多一笔额外开支?官铸的话钱怎么出?

赵构看出来了,刘平叔不反对民间佩剑,反对的是让他来挂名来搞这件事。

他林林总总说了这么多意见,既掩饰了他的顾虑,让康王看起来刘大帅也在想事情,又在提示康王,这是个很系统的事情,要慎重,最好由德高望重的尹待檄来做。

赵构不怪刘平叔,但也不掩饰已经看透了刘平叔的算计,刘平叔也不掩饰。

刘大帅赶到安康时,将部将都统制王德留在了汴梁,王德这个人攻守兼备,有他和渊圣在一起,赵构才能四平八稳的坐在安康。

若放在以前,有资格出任都统制的人可不多,只有官至使相的领兵者才能挂这个衔儿,宣和年间朝廷在西南多次用兵,往往领兵的三五个统制官不相统属,因而才于其中临时选一个人为都统制,兵罢则都统制的衔自动取消。

建炎元年五月赵构置御营司,首次设置了固定的都统制官,位在诸军统制之上,这次赵构在让位前划分五岳,以一纸诏书在军帅之下设了都统制,率领左中右三军,王德、郦琼、高宠、张宪等人摇身一变都成了都统制,这些人不用说都是拥护康王的。

有个胆小仔细的人在身边,未尝不是件好事。

康王说剑要官铸,钱由邢秉懿来出,等具体数目出来后先开炉,再写信让邢秉懿备钱,铸几把剑的钱无论多少都难不住邢秉懿。

五哥赵枢出任泉使的消息已经传到了赵构这里,这是此一行当的主管,他将去信请五哥有功夫可以来安康,亲自主持铸剑一事,岂不名正言顺?

另外,赵构和吴芍药离开临安已经有些日子,五哥若来安康的话,临安的事也就可以知道了。

赵构没办法搞四平八稳,随着时间的慢慢流逝,金国的马又到了最肥的时候,河淮的收成也下来了,这个时候不发动战事,难道还等马饿瘦了?

没动兵的理由也得找个理由拉个仇恨,说不定什么时候,完颜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