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如何作为,史实就是史实,不会有改变的。既然这般,本太子还是不去想这些烦人的事情好了。”
吴王刘濞见刘荣已转过情感上的弯来了,微笑着说:“太子大智慧,必有大作为。哎,太子,从今起可得多想着如何将右相推上御史大夫,将左相扶上太尉的位子上去了。”
“是啊,吴王考虑得对!七年时间说长也长,说短也短,凡事皆得有备才无患呢!可如今,各诸侯王国自拥自兵,要如何让左相执掌天下兵马呢?”刘荣不着痕迹地顺着吴王刘濞的话题,往各诸侯王手上的兵马指挥权归属问题上引。
吴王刘濞犹豫了一会,望着刘荣慢条斯理地说:“太子,本王有个不成熟的想法,还请太子给予参详。本王想,皇上不是想方设法要推行削藩策吗?若能保证大汉各地兵马的调度权收归朝廷后,这调度权能掌握在左相手上的话,不妨顺着皇上的想法,将朝廷和各诸侯国的兵马指挥权归于朝廷。如此,名义上各诸侯国没了兵马指挥权,但我们有左相,表面上这指挥权是朝廷的,实际上却是我们的。因此,这个问题的关键,在于左相能不能成为大汉朝廷的太尉!能,我们只赢不输;不能,那决不能将兵权交到朝廷手中!”
刘荣欲擒故纵,一听连连摇头说:“吴王差矣!吴王当知,纵然能推左相上太尉之位,但父皇随时皆可找人将左相换下。若发生如此变故,吴王当如何自处?”
其实,刘荣是见吴王刘濞本身,对能不能保证左相王琛坐上太尉之位后不被换下这个问题,心中本在犹豫。
故而刘荣便先讲出吴王刘濞的这个犹豫,反而会让吴王刘濞坚信,刘荣是跟吴王刘濞一条心的,凡事都能替吴王刘濞设想周全。
...
...
本章已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