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94章 逆风0018(2/3)

作者:月泊烟波

“爹,我不会和人打仗的,我长这么大,也没和谁打过架的÷我岁数小,受人欺负,那我就往大了说几岁,别人不就不敢了吗?反正我也长的大,再说,就往大了说几岁,也没谁知道啊!我的活儿,爹,你不是总夸我干的好吗,只要把活儿干好了,就没人敢欺负我的。”

“孩子说的也对,宪文,就让老二去吧!家里的活,离了你可不行!再说这一大家子人,到了晚上可指着你仗胆呢!再说,老三的活儿,离了你,老二在家的话,怕整不的了,老三比老二的心眼多啊!”

说这话的是宪文的妻子,也就是前面说的麻脸的柳氏。

“是啊!人们说:老大傻,老二尖,斤斤计较是老三∫不在家,这老三,只怕老二真的有点说不服他。唉!也许再过几年,大大就好了。就这样定了吧,就让老二去出这劳工吧!老二走了,家里的活少了个帮手,那就让咱大哥家的老大过来帮一下吧!大哥他们这几年不是一直想让他家的老大过来帮工吗?”鲍宪文回了妻子一句。

大车在路上走了三天,这浩浩荡荡的人马才到了蛤蟆崴子。

蛤蟆崴子,正处土岭县城西部,此处地势相对低洼,多处在沼泽地带,周边尽被许多沙土坨子所环抱,中间有几处低洼处可将雨季汇集的水顺畅地排泄出去。故此,这蛤蟆崴子,虽处在沼泽地带,却未能形成那种只灌不排的盐碱地≮地势相对高些的坨子边上的水塘里,又生长了许多茂密的低矮的红毛柳和一些高大挺拔及一些歪斜的其它种类的柳树,夏季到来的时候,这里蛙声不断,用当地逃荒到这里的人的话说:这大夏天里,满崴子的蛤蟆叫∩此,当地人便把这地方叫做了蛤蟆崴子。

此地水丰草美,宜于游畜生长。

倭人侵华日深,军帑所需甚巨,尤是国内军粮难以为继—解决诸多困扰,军/国主义者们就地取材,开始在东北各地的大规某民,这样,来到东北各地的满蒙开拓团纷至沓来,如雨后春笋般层出不穷!

土岭的满蒙开拓团共计来了200多人。

这些开拓团的团员们,几乎都是尚未成年的少年,多数人的年龄只有十一二岁,最大的也不过十三四岁。

本是稚气未脱的懵懂少年,然为了“大帝国的未来”,狂热的军/国主义者们,把整个的国民鼓吹得对其感激涕零.

战争的机器,一旦开动,远非演说家们聚众演讲时鼓吹的那般美好,更不是文学家们用笔描绘的小说般美妙动人。

战场上需要的士兵越来越多,成年男子,尤其身强力壮者,无一不上了前线。

为了满足日后兵源的需要,这些未成年的少年,不得不早早的来到了中国,开始了准军事训练。

其实,这些少年,在时,他们的父母,尤其是父亲,早已离开了他们,来到了叶的中国战场,为天皇奉献着他们的躯体和早已失去人性的灵魂。

那些年青的,身体健硕的少妇,多数是被强征到了中国东北,甚至更远的地方的♀些女人,不得不抛下自己的孩子而去照顾那些年纪更小的别的家庭的孩子们。

别子之痛,难以名状!

一个弱女子,还能有什么办法应对这个现实呢?

唉!有什么办法吗?真的什么办法也没有!既然没办法,那还是忍了吧!

这可是天皇鼓吹的大东亚圣战啊!稍有不逊,破坏圣战的罪名可不是闹着玩的,不就是离家别子吗?再说,那可是我们大国民渴望的人间天堂啊!

天堂的生活永远胜过百倍千倍甚至万倍的地狱,天堂那边美好的生活在召唤着。

去吧!到支那去!管它自家的孩子有没有人照顾呢?况且,家家不都如此吗?

这些女人,尤其是那些年青的少妇们,她们不得不将别子之痛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