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665章 越来越好(1/2)

作者:青杞
陈县令狠狠地带着那些藩国人在临京县玩了个遍,也狠狠地宰了一遍,才客客气气的把人送到了京城。

临别时几个藩国人还对他十分感激,感激他这段时间的照顾,感叹临京县的发展。

陈县令笑的那叫一个开心,让翻译告诉他们,以后想来,随时来玩,他随时恭候。

都是财神爷,当然恭候了。

几个藩国人进京又见了皇帝,那叫一个被安南的朝廷给震惊到了,京城的繁华比临京县更甚,让这些藩国人无不觉得他们此番来和安南联合邦交是多么的正确。

同年六月,邱家和朝廷的商船再次远航,除了他们之外,朝廷鼓励海贸,陆陆续续的也有不少生意人加入了进来,只不过那些实力不太行的,就会几家一起凑一艘船。

这船也有现成的,水师衙门可以租给他们,只要付足够的租金就可以租水师衙门的战船。

至于他们给的租金,水师衙门又可以造新的船。

文瑶当初留下的图纸还有很多的改造空间,水师衙门仿佛找到了自己的定位一般,除了巡海,就是研究战船,还真的让他们越改造越来越强,后来就连那些藩国人都特意来找他们购买船只,这是后话了。

户部也收到了朝廷的船带回来的收益,整个国库突然一夜之间就变得富有了,他们也不再盯着皇帝的那一亩三分地。

同年年底的国宴上,册封太子的旨意下来了。

震惊了所有人,却又觉得好像理所应当。

自从七皇子从嘉州城回来之后便正式开始参与政事,他在政事的处理上展现出了惊人的天赋,不管是户部,吏部,甚至在兵法的运用上都展现出了过人的一面。

所以这册封的旨意一下来,大家虽然惊讶,却不意外。

年后文修易又带着媳妇和小闺女跑回了古桐村,一待就是半年多,当年的水稻产量,云雾镇又比其他地方多了三成。

和产量奏折一起送来的,还有文修易的辞官信,三公主又有了身孕,他不想来回折腾了,这文昌侯给他儿子当吧。

皇帝虽然觉得可惜,但是心里也清楚文修易的战场并不在京城,而是在田间,当即允了文修易的辞官,年仅十二岁的文昌侯世子文昭,成了史上最年轻的侯爷。

就在大家都以为文昭是捡了个大漏当了个文昌侯时,同年的科举,文昭竟然悄无声息的一举夺魁,成了当年的新科状元。

十二岁的状元郎,在这之前,甚至没有人知道文家这位小文昌侯身上有功名。

文俊在太医院呆了一年,与太医院的众位太医交流心得,切磋医术,和太医们一起编撰出了一本医学名典。

不仅如此,他还建学授课,成立了历史上第一座安南医学院,里面的学子不分男女,不分老幼,皆为为医术痴迷,愿意悬壶济世,治病救人之人。

这些人从医学院学成离开之后,会前往安南的每一个地方,发挥他们的作用。

册封太子的第三年,福王世子李逸和南康郡主大婚,向来大手笔的福王妃更是要在京城最热闹的街上摆了三天三夜的流水席。

李逸和文瑶成亲,文家所有人包括古桐村的村民能来的都来了,文修易直接让孟承光安排了一艘船,把人都给带上来了京城参加文瑶的婚礼。

大婚那日京城烟花不断,整整放了一夜。

文昌侯府和福王府热闹非凡,到处都是前来贺喜的人,太子陪着李逸去文昌侯府接亲,两家虽然住在隔壁,但是接亲的队伍愣是绕了大半个京城,然后进宫拜见了皇太后和皇帝皇后,最后再回到福王府举行典礼。

文武百官来贺,就连百姓们都自发的来到福王府门口给文瑶和李逸送上祝福。

每一个百姓都记着文昌侯对安南百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