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四百九十七章 黄金搭档 再坑曹真(2/3)

作者:酱油拌历史
将再度出现在那绵延群山之间。

只是在命大军出发之前,诸葛亮却下令数万汉军走出剑阁,来至曹洪大营的数里外安营扎寨。

当曹洪从斥候的口中得知这个消息后,他一时之间都无法相信他得到的这个情报。

曹洪召集众将后,气的将手中的军报重重拍击在身前的书案上,然后咆哮着说道:

“短短一年之内,益州哪来的数万大军?”

曹洪会发这么大的脾气,是有缘由的。

之前他收到的军情是,诸葛亮南征之时携带的军士不过万余之众,哪怕现在诸葛亮成功平定南中,但难道诸葛亮不用分兵留守南中吗?

好,就算诸葛亮不顾及这一点,可不到一年的时间,诸葛亮又从哪里扯来数万大军,就这么直接呼到他面前?

杨阜坐在下列的首位,看着失态的曹洪,他心中倒是知道答案。

季汉与曹魏是死敌,早在曹操时代,曹操便耗费许多精力打探益州的虚实。

而在打探好虚实后,曹操曾以密信告知过镇守关中的曹真,益州的国力大概在哪个层次。

据打探的情报可知,若是益州起倾国之兵的话,总兵力最多可达八万左右。

当年汉中之战时,刘备动员的总兵力,就在这个数量左右。

只是这是益州能爆发出的最大军事力量,不是常规的军事力量,因为益州的国力支撑不起这么多大军的后勤开支。

别看汉中之战刘备取得了胜利,但那一战也几乎耗空了刘焉、刘璋两父子积累十数年的国力储备,不然后面关羽水淹七军时,益州不会一直没有动静。

除去国力的影响外,益州很少倾尽全国之兵的原因在于,刘备与诸葛亮的治蜀政策便是在尽量不耽误民生的情况下进行大战。

这与曹魏的国策是有本质区别的——季汉讲究可持续发展。

当然也正因为这个国策,才会让益州的民心十分归属于刘备。

去年益州给人兵力不继的感觉,主要就是便是以上两点原因。

但随着一年的时间过去,季汉的府库重新有了积蓄,加上汉军结束危险的两线作战局面,刘备与诸葛亮有了如当年汉中之战时一般孤注一掷的底气。

杨阜起身将他心中的推断,一五一十地说给了曹洪及在座的诸将听。

而在说完这些推断后,杨阜也得出一个结论:

“数万贼军连营压近,虽看起来气势浩大,可益州毕竟只有一州之国力,又如何能长久奉养数万大军的粮草军资供应?

此乃敌人狗急跳墙之故也。

我军无须惊慌,只要我军严守营垒,不让贼军有机可乘,贼军虽众,不出数月,自溃也。”

杨阜的判断,瞬间引起在座诸将的赞同。

就连曹洪听到后,也觉得杨阜说的很有道理。

其实早在正式出兵南征之前,曹真便也考虑到过汉军可能会不顾南中,倾尽一切力量支援北境的做法。

对于这个做法,曹真也有对应的对策——拖,与汉军比拼国力。

一年以前若汉军想倾益州之兵与魏军对抗,那庞大的后勤压力,恐怕不出三个月,汉军就得崩盘。

现在纵算汉军有先见之明,选择先平定南中,积蓄一年的国力后再选择这个做法,但汉军本质上的劣势还是没有改变。

无非是将三个月的时间,转变为六个月,七个月而已。

既然如此,又有什么好慌得?

在安抚住众人的军心之后,杨阜又向曹洪建议道:

“骠骑将军可上书给大将军,告知大将军益州数万援军已被我军拖在阳平关外,还望大将军勿忧。”

杨阜的这个建议又说到了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