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八十九章 隐匿人口 分而化之(2/4)

作者:酱油拌历史
籍、田册总册,给重重地扔在了地上。

竹简撞击甲板,发出了一声脆响。

糜旸恨恨地对着一旁的张嶷与邓

艾言道:「申贼欺人太甚!」

「将吾当做三岁孩儿哄骗吗?」

张嶷与邓艾见糜旸这番动怒的样子,他们两人捡起糜旸脚下的竹简细细看了起来。

刚才在糜旸与申仪会见之时,他们并没看到这竹简上的内容。

所以他们并不知道是什么样的内容,让糜旸感到动怒。

而当张嶷与邓艾捡起地上的竹简看过之后,两人的眉头都深深拧了起来。

这册竹简之中记载的农田总量暂且不说,单单这记载的户口数,就少的有些不寻常。

竟只有三千多户!

汉代一户的标准大约是五口之家,所以说西城一县中,目前最多只有一万五千左右的人口。

这样的人口数,别说邓艾与张嶷表示怀疑,就是糜旸这个从未接触过政事的人,都觉得这种人口肯定不准。

汉兴郡三县原本是从汉中郡割分出来的,而根据后世的《后汉书》所记载,在汉顺帝永和五年时,汉中郡的户口与人数分别为5万多户,人口将近三十万人。

那是将近八十年前!

汉中郡原来的辖县有九个,分别为:南郑县、成固县、西城县、褒中县、沔阳县、安阳县、钖县、上庸县、房陵县。

汉中郡因为地理位置特殊,自永和五年至建安二十年曹操南征汉中将近七十年之间,都没有发生过大的战乱,人口户数应该都是持续增长的状态。

加上当年群雄蜂起,关中韩遂、马超起兵抗曹,关中不少人逃往相对安定的汉中地区。

有记载的就有,数万户关西民从子午谷逃奔汉中。

能千里迢迢逃难的民众,肯定是青壮居多。

而子午谷就在西城附近,一出子午道,就可来到汉水,汉水下游不远处便是西城。

在这种情况下,当年那逃难的数万户百姓,肯定有不少流入西城之中。

当初张鲁治理汉中期间,曾有属下劝他称汉宁王,他的功曹阎圃对他劝谏说:「汉川之民,户出十万,财富土沃,四面险固;」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从阎圃的这句话以及事实推断可知,当初汉中郡的户数已经超过十万。

而汉中郡的辖县只有九个,当世县城非大国都城者,大多只能容纳一万户以上的民众,再多就要迁往其他县城。

….

而且在初平年间,申氏兄弟就一直与张鲁互派使者交流,那时正是大量关中人口涌入汉中的时间段。

在这种情况下,割据西城、上庸两县的申氏兄弟,很大可能是在向张鲁做交易,张鲁给他们人口,而他们选择服从张鲁的统治。

虽然说当初曹操从汉中迁走了不少人口,但那主要是南郑几县的人口。

汉兴郡这里的人口因为地势原因,易进难出。

所以按照当时曹操紧急撤离人口的情况来看,根本没有太多时间给曹操往汉兴郡中迁移人口。

再加上当时西城已经独立为一郡,而史料记载的仅仅是从汉中郡迁移人口的事实,并未记载从西城郡中迁徙人口。

在这种种推断之下,西城人口竟然只有三千户?

恐怕在八十年前,汉顺帝时期都不止这个数吧。

大量的户口,定然被申仪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