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千八百四十六章 不对劲的账册(2/3)

作者:雁九

曹顺没敢耽搁,对孙氏道:“你带慧姐儿进去吧,别耽搁太久,福晋眼下受不得累。”

孙氏轻声应了。

她旁边站着一个还没有留头的小姑娘,身量纤细,眉眼灵秀。

曹顺交代完妻子,又望向女儿,道:“好好跟着你母亲,不许淘气。”

慧姐儿点头应了,跟着孙氏往内院去了。

等到曹顺进来,九阿哥就带了怒气,道:“跟爷说说,这两份帐是怎么回事?别跟爷说是福松的疏漏,你之前不晓得这个?”

曹顺没有急着说话,上前看了两个账册,才晓得缘故。

他指了那庄子上的账册道:“这个庄子安置着娘娘的亲舅舅一家,三十八年跟着郭络罗家从盛京搬过来的,爷当时让福爷安置在庄子上,说是不必太优待,可是也给了恩典,每月准从庄子上支银三两……”

九阿哥听着一愣,好像真有这么一回事儿。

这家人是娘娘的亲舅舅家,也是郭络罗家的户下人。

当时自己防着三官保,担心老爷子利用娘娘的亲人辖制娘娘,才将这一家人从郭络罗家要过来,安置在房山。

九阿哥想起来,依旧觉得不痛快,道:“爷养活着这一家人,倒是养大了他们的胆子,竟直昧下爷一个庄子的进项!”

房山的地租是每亩地杂粮五斗,四百五十亩下来,租子就是二千二百五十斗,二百二十五石。

按照最便宜的高粱计算,一石高粱三百文,也是八十四两银子。

曹顺又往后翻了一页,给九阿哥看了后几条,道:“八月里舅爷六十整寿,庄头进来送秋礼,提及此事,福晋晓得,从府里给预备了四色礼,还问了庄头舅爷生计问题,晓得今年雨水多,舅爷家的屋基受损,就吩咐庄头修缮,这里支出十八两四钱银子……”

九阿哥仔细看了,心里才舒坦些。

看来这山洪也不是编造的。

房山距离京城这么近,之前福松每年巡庄,换了曹顺,也不会改规矩,下头的庄头还不敢生出坏心思。

这租子减半,收益少了,开销却比每年多一份,怪不得出现亏空。

九阿哥虽不恼了,可依旧很是嫌弃,指跟曹顺道:“爷看了福晋的账册,再看府里的账册,都看不下去,明年巡庄你也去福晋的庄子上瞧瞧,好好学学,爷之前都没留意,这小五百亩的庄子,一年收益才八十四两银子,还得给庄头支一份月俸,剩下不足五十两……”

这田产都是靠天吃饭,可直隶十年九旱,不旱那一年多半是发洪水。

“实在没有别的法子,就改种玉米,爷提供种子跟牛,回头多收租子,或是找几户人家,养猪、养鸡,供应福晋的酒楼,总不能这样穷嗖嗖的,不像话……”

曹顺也晓得这个庄子收益最低,本以为九阿哥不上心,就是留给舅家养老的。

既晓得九阿哥上心了,曹顺自然应承,道:“是奴才疏漏,明年一定好好盯着这个庄子。”

九阿哥又指着那铺子的账册道:“这是怎么回事儿?爷的洞子菜一年卖上半年,铺子的收益还比不上一个茶庄,当爷是傻子?爷比了去年的,去年入账一千二百五十六两银子,前年也有七百多两,今年洞子菜只会多不会少,不说翻一倍,也该增加五、六成,怎么反而比去年收少了七成,不到四百两了?”

曹顺躬身道:“这个,奴才也记得,腊八之前,奴才问过爷一回,铺子上的挂着的账怎么结,按照每年例是年前清的,今年因痘疫,各家都不爱待客,爷说年后开市了再清……”

九阿哥:“……”

他还真是误会了,以为是自己下旗的缘故,被正蓝旗的落魄宗室“吃大户”。

幸好不是,要不然他可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