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七百五十二章 羌人之乱(2/4)

作者:写网文太难了
领船队归来,这次袁华越过马六甲海峡,一直抵达恒河入海口,完成了赵国史上最远的一次航行。

回国的时候,袁华还顺道从中南半岛带来了大量的粮食。

原本这些土着随便在地上撒点种子,就能养活自己,如今有了赵国带去的先进耕种技术,产量翻了近一倍,他们用大量的粮草换取赵国精良的兵器和农具。

当然,这个精良只是对于土着而言,实际上就是赵国退下来不用的旧兵器,本来只有回炉重造的份,现在全部卖给了这些土着,为赵国赚取了大量的粮食。

进入盛夏之后,中原地区的干旱不仅没有任何好转,反而愈演愈烈,以韩魏两国为中心,朝着四周扩散,连齐国都受到影响,农田开裂成一块一块,庄稼大面积的枯萎,连树木都开始干死。

人们跪在田间地头,绝望的望着天空,心中虔诚祈祷,祈求老天能够下雨,哪怕只是一场很小的雨,也足以拯救大部分庄稼,但天空除了灼灼艳阳之外,什么东西都没有。

赵国南部的情况要比韩魏好一些,虽然也干旱,但中间好歹下过了一场小雨,能够保住部分收成,不至于颗粒无收。

七月底,赵括以袁华作为主使,赵牧作为副使,率领五十余艘满载货物的大船,走海路前往孔雀王朝。

这是赵国和孔雀王朝第一次海上贸易,也标志着整个华夏海上贸易史迈入一个崭新的进程。

……

八月,张掖郡传来消息:羌人下山了!

赵国和羌人的矛盾自是不必多说,即便没有之前的矛盾,当赵国占领河西走廊之后,和羌人产生矛盾也是必然的。

不过羌人很显然并非没有脑子的,在实力相对较弱的冬春夏三季蛰伏,选择在秋高马壮,整个部族战斗力最高的时候对赵国发起进攻。

“区区羌人,以及一小部分月氏遗民,竟然敢犯我赵国边境。传令下去,以蒙骜为主将,蒙武、头曼、冯毋择、庆舍为副将,统帅一半赵飞骑、幽云铁骑、射声营、玄甲军,外加三万骑兵,迎战羌族,允许就地征兵。”赵括不等众将请命,直接点将。

即便羌人不动手,他也打算等到明年开春之后主动进攻,如今倒是省了一些麻烦。

“诺。”凡是被点到名字的将军,除了不在这里的蒙骜蒙武父子,头曼、冯毋择、庆舍皆兴奋的抱拳行礼。

其余诸将见赵括很明显是在历练赵国年轻一代,于是不再请命。

“军师……便由太常担任吧。”赵括看了一圈,最后将目光放在鲁仲连身上,赵国现在还是很忙的,年轻一代的文臣又都在外面担任地方官,只有鲁仲连合适随军出征。

“臣遵命。”鲁仲连抱拳说道。

……

赵国还没收到消息的时候,羌人便开始集结。等到赵军赶到张掖郡,羌人还在集结……

不是所有的羌人都愿意和赵国为敌的,大部分羌人并不愿意招惹赵国这个庞然大物,特别是那些当初并没有派大军支援秦国的羌人部落,更不愿与赵国交战。

还有一部分羌人与赵国交好,甚至彻底投靠赵国,他们更不愿和赵国为敌

羌人和草原上的胡人不同,草原地形平坦,一望无垠,各部落交流基本上没有障碍,这使得胡人内部更容易统一,不管是匈奴还是东胡,都有名义的头领,无论内部如何竞争,在遇到外敌的时候,基本上能够做到一致对外。

但羌人居住地地形崎岖复杂,到处都是高耸的山脉,绵延起伏的大山将高原分成一个又一个区域。从这座大山翻到另一座大山,比在草原上横跨上百里还要困难。

这使得羌人之间交流很少,比胡人更加散乱,他们甚至没有自己的头领,有什么事都是几个大部落商量着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