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一愣,紧接着回过头。
却发现是被自己“惩罚”,禁止上午来现场参会的阿拉什。
后者不知道为什么脸色有点苍白,仿佛刚刚大病过一场似的。
“阿拉什?”
这个时候,旁边的孔采维奇也回过头,看到了这个他昨天一眼就记住的年轻人,不由得打趣道:
“你来的可能不太是时候,现在已经进入提问环节了。”
阿拉什听罢,几乎是下意识地抬起头,然后整个人猛地一颤:
“第七项……是……庞加莱猜想?”
“没错。”
怀尔斯微微皱眉,不过还是点了点头。
虽然他并不在乎那10美元,但打赌输了这件事多少还是有点闹心:
“你想说什么?”
“老……老师。”
阿拉什急促地喘息了几声:
“我刚刚在ariv上看到了一篇论文,说是已经证明了庞加莱猜想!”
“ariv?”
相比于有些激动过头的阿拉什,怀尔斯的反应显然沉稳许多。
ariv虽然在学术界已经有了不错的认可度,但绝对没到能跟头部期刊硬碰硬的程度。
像是计算机、生物这些学科,因为新想法的涌现和论文产出效率极高,高到常规审稿都跟不上成果的翻新速度,因此在ariv上先占坑才显得非常重要。
但数学的论文从想法到论文的产出效率……
有时候那都是论世纪来算的。
更主要的是,台上的亚瑟·杰夫刚刚才用民科的事情开了个玩笑。
而ariv这种无需审定就可以发表的网站,无疑是民科最多的地方。
怀尔斯甚至怀疑,很可能是有人在看到现场直播之后搞的恶作剧。
然而……
“但是,这篇论文的共同作者是格里戈里·佩雷尔曼,还有一个叫hangaonan的华夏人。”
阿拉什的回答让原本稳坐不动的怀尔斯差点跳起来。
“你确定是……那个佩雷尔曼?”
阿拉什点点头:
“我专门点进去看过,非常确定。”
说话的同时,他已经把笔记本电脑拿了出来。
但还没等按下电源,就被怀尔斯给拿了过去。
根本看不出半点刚才“一切尽在掌握”的从容。
“老师,你……”
阿拉什本来想问,老师你个搞数论的,能看懂这几何拓扑学的证明过程么?
但想了想又觉得,这话要是真问出来,估计师生情就完犊子了。
因此才说了俩单词就闭上了嘴。
好在,怀尔斯此时也根本无暇顾及自己的学生说了什么。
他从口袋里掏出眼镜戴好,然后打开了阿拉什下载到桌面上的那份。
“还真是佩雷尔曼……”
实际上,当看到这篇文章的第一页时,关于民科的怀疑就已经被打消了大半——
毕竟……
怀尔斯从未见过能把论文格式给写得如此明白的民科……
“这个hangaonan,怎么好像也在哪听说过……”
他看着另外一名作者的信息,自言自语道:
“京城航空航天大学……”
旁边的孔采维奇这时候突然开口道:
“去年12月的数学年刊上,他发表过一篇论文,证明了两项微分几何领域一直悬而未决的引理。”
经过老友这么一提醒,怀尔斯也有了印象:
“是他?”
怀尔斯还记得,之前跟一名研究拓扑学方向的同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