件掉到桌子上。
“这架飞机……真是我们参与设计的?”
达索有点绷不住地确认道。
“倒也不能完全这么说……”
艾德斯坦纳斟酌了一下词句:
“我们在无尾大三角翼的气动和结构设计方面提供了一定的技术支持,那个三段式前缘缝翼,实际上是把大概十年前给华夏人设计的方案给修改了一下……”
“至于飞机本身,呃……总体方面……大概……应该还是算印度人自己设计的……”
听到这个解释,达索稍微松了口气。
“既然他们的第二架原型机还没首飞,怎么又急着来找我们做升级?”
他把文件合上,放到一边,顺便喝了口咖啡压压惊:
“连基础型都没搞明白……”
达索本来想再进一步抨击两句,但转念间想起自家的阵风好像也是跳过了1阶段准备直接量产2,于是把后半段话给憋了回去。
“我们的阵风1,虽然造的很少,但技术还是很成熟的……”
他在心里重复默念了几遍,并告诫自己决不能和印度人作类比。
“申请函上面给出的官方说法,是老型号不能满足目前的战术需求。”
艾德斯坦纳一脸玩味地耸了耸肩:
“但我估计,实际原因恐怕是……被华夏人一个月前突然服役的那种改进型歼10给刺激到了。”
“你知道,很多人……尤其是媒体,很愿意把他们两个国家放到一起比较,都是第三世界国家,都有十亿左右的人口,都是亚洲国家,而且还是邻居……”
“算了吧……他们可不是一个层面上的国家。”
达索差点被嘴里的咖啡呛到:
“我们和华夏人……那可是真正意义上的技术合作……”
稍作停顿之后,他甚至又额外强调了一遍:
“对等合作。”
如今达索集团的两个核心型号,一个正在跟别人联合研发,另一个的发动机关键技术在别人手里攥着。
真要说起来,还是挺丢人的。
而唯一能挽回脸面的办法,就是狠狠吹捧华夏合作伙伴的技术实力。
可以说,达索现在比常浩南还希望华夏能快点赶英超美。
“所以,这也是我所担心的事情。”
艾德斯坦纳顺势表明了来意——
印度人是一只肥羊。
这是已经被俄国人验证了的。
根据多方信息汇总,苏霍伊出售给印军的苏30,在无法使用新一代强化版机体的情况下,单价还比出售给阿尔及利亚的苏27/要贵得多。
这里面的差价,名义上是“技术指导费”。
因为印度人要求在自己国内完成一部分总装工作。
然而,从斯坦航空公司过去的表现来看,到底能不能指导出个一二三,还是得打个问号。
所以照此推论,升级这个项目,油水肯定是比较丰厚的。
但达索目前和华夏绑的有点深,孰轻孰重,还是得考虑清楚。
而对面的达索自然也能听懂弦外之音:
“你是担心,华夏人和印度人不对付,如果在上面向后者提供技术支持,那么很有可能影响到我们和华夏之间的合作关系?”
艾德斯坦纳点点头,然后又摇了摇头:
“也不光是这样……”
“我还担心,如果我们真的深度参与这个升级项目,会不会把自己的招牌给砸了……”
这后半句话,明显是带着大半的玩笑意味。
不过,却很重要。
人也好,企业也罢,总归是要脸的。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