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十七章 就从这开屎吧(2/3)

作者:阿斯顿发
个的话,倒好找些,要三个都懂……我去不莱梅的教区问问吧,说不定有人会。”,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好。”冯森点点头,“那我们出去吧,这里太昏暗了,我住不习惯,回头需要改造一番才行。”  汉堡距离不莱梅差不多有一百来公里,骑马的话大概要个三四天,走路的话大概要七八天。  回到了军营中,冯森掏出了一张白纸,铺在了桌面上,开始整理思绪,这是他从另一个世界带来的习惯,把思考过程在纸上表达出来。  提起毛笔,冯森在题头写下了两个字“搞钱”。  蓄养这么多的士兵,而且是精锐士兵,不管是武器保养,马匹饲养甚至是薪资哪个都需要一大笔钱。  尽管冯森在这次的镇压叛乱的限时活动中大赚了一笔,但坐吃山空,这些钱和粮草用不了多久。  那么钱从何来呢?  冯森想了想,先在钱上牵出一个箭头,指向了一个“工”,但紧接着,他又在“工”字旁边写下了“商”和“农”。  这个“工”可不是工厂的工,而是工坊的工,如果想要富裕繁荣,制造业的发展是绝对的基石。  那么什么工坊比较符合现在的情况且比较赚钱呢?  冯森在“工”字下方写下了“陶瓷”和“酒”,陶瓷自然不用说,用过了光洁温润的瓷器,就再也回不去毛孔粗糙的陶器了,酒那更不用说,在这个普遍低度酒的世界里,这玩意儿是暴利。  有了产品,销售渠道也很重要,这就需要“商”了。  东西造出来了,卖给谁呢?这种事,向来是谁有油水捞谁,首先,北边的斯拉夫大兄弟穷的一批,捞不出油水,但是诺斯人却拥有琥珀、铜矿与优质的渔场,这是客户一。  其次,查理曼有钱,在冯森心中的中世纪福布斯排行榜中,他排前三,可以从他身上捞,但他毕竟是自己上司,捞狠了也不好。  那就指望着前二捞吧,这前二便是拜占庭帝国和阿拔斯王朝,这两个东西贸易中的巨头,几乎瓜分了丝绸之路带来的巨大收益。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阿拔斯王朝还是太远了,拜占庭算是最佳人选。  商人从哪儿来倒是个问题,但这个可以先不管,冯森提笔在“商”字边上写下“法兰克”“拜占庭”和“诺斯”三个词。  这些固然重要,却都不是现在能着手实施的,现在最先考虑的应该是农的问题啊。  饭都吃不饱,每天为了生产供己所需的粮食都成问题,哪来的人口打工呢?农业是工商业最重要的基石。  实际上,从阿勒尔河到汉堡的这段时间里,冯森一直在四处探访询问路过的村庄和城镇,最后他得出了一个惊人的结论——这里的农业水平大致相当于中原的东周。  小麦亩产种一收三,亩产60斤,刨去麦种,只余40斤,大麦差不多,亩产90斤,刨去麦种,只余60斤,这种离谱的水平是冯森万万没有想到的。  知道你不行,没想到不行到这个程度啊。  要知道,这可不是罗马帝国后期的天灾疫病频繁啊,这是公元8世纪啊,这个时代全球气温普遍上升,吐蕃的高原都能种粮食你敢信?  在这个时代的欧洲,气温普遍上升了一摄氏度,连冰岛甚至格陵兰岛都出现了大批可耕种的农田,况且相对干燥,对于大部分都是湿土的西欧来说更是重大利好——土壤太湿润是非常影响耕种和收成的。  这要是罗马还在,亩产都至少两倍,但现在呢?  而造成一后果的原因就在于农耕技术的落后,罗马被毁灭之后,大量技术失传,日耳曼人不得不重走文明之路,一步步重新积攒农业技术。  表面上看,是西方农耕落后东方一千年,但实际上,是日耳曼蛮子的农业技术落后东方一千年,罗马人的农耕技术虽然不如东方,但还是比较先进的,没有落后太多。  “铁制农具”“牛耕”“重犁-曲辕犁”“粪肥合成肥”“垄耕种植法”  冯森依次在纸上写下了这几个词,想来想去,他最终在粪肥上打了个钩:“就从这个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