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一百二十一章 欧罗巴八旗转化制度(1/2)

作者:阿斯顿发
,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距离西不列颠公司成立已经过去了三天的时间,距离齐诺瓦茨带着三百旗军离开已经过去了一天的时间。  然而,【西不列颠公司】的成就奖励仍旧没有触发,冯森有点急,因为这个成就的奖励相当重要——百艺工匠一百人以及一个坊的人口。  百艺工匠一百人就不用说了,工匠的重要性自然是不言自明的,而那一个坊的人口中,冯森更看重的,是其中的女子人口。  中晚唐时期,各个坊市的人口不一,比如说西域的瓜州一共只有七个坊,但每个坊人数再少,总归是有个一千人的。  而且这一千人可不是冯森这群厮杀汉,而是一群各色人等都有的群体,最重要的,是其中还有很多女子。  冯森知道,在当地被汉化的同时,汉人必然会在血统和文化上逐渐胡化,因为他们缺少足够的族裔以及传播文化的文士。  假如没有汉人女子的话,冯森下一代倒还好,到了冯森孙子一代的时候,全员混血儿,而且在这么个大环境中,讲不定已经说不出几句汉语了。  当年唐朝官员去视察被吐蕃征服的西域,拜访当地的汉人,得出来的结论是:这群汉人不识文字,形容脏陋,行为粗鄙,与中原的汉人大相径庭。  冯森知道这个趋势无法阻止,因为这并非是精神层面的胡化,而是物质层面的胡化。  比如西欧这里没法纺丝绸绢帛,那些绢帛的汉衣形制必然失落,比如西欧这边没有白蜡虫,那么关于蜡烛(非蜂蜡)的文化必然失落,他们的后世估计都无法理解诗词中蜡烛的意象——他们可没有见过真正的蜡烛。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但无论如何,冯森还是希望确定自己位置和存在的汉人身份和汉文化能够多留存一点,不要像满语一样,连满人都不会说了。  他需要汉人女子以及纯血的族裔,但是这是有一个平衡点的,假如他的族裔能够达到那个平衡点,他就算再看重纯血族裔,都无所谓,因为人数够多,但现在,明显是不够的,所以他必须带着本地人玩。  冯森需要给他的子民一个身份认同,区分出什么是你,什么是我。  想到这,冯森拿起桌子上的黄册,这是旗人的名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多的当地村落投了旗,至少撒克逊旗十个百户都已经被填满了。  这一个百户可不是仅仅只有一百人,而是一百户,一户大概在五人左右,基本上作战的都是旗人,干活的都是包衣,这一百户里差不多有二十户旗人,八十户包衣,也就是每户旗人差不多能摊到四户包衣为其劳动。  而法兰克旗那边依旧零零散散,只有五个百户,最新成立的诺斯旗中,由于先前的战功,很多人都选择赐予了自由身,但依旧有大概一千维京战士成立了诺斯旗。  这么计算一下,冯森领地内八旗内人口差不多一万两千人,他们大多是难民战俘或奴隶,而八旗外人口,也就是那些斯托马恩部落以及一些零零散散的小部族,估计就只有寥寥四五千了。  八旗的存在其实就是冯森专门拿来做身份认同的,道理很简单,冯森特地把族裔身份与等级挂钩了。  一个人是奴隶,他什么族裔都不是,只是会说话的牲口,但当他是包衣时,他就有了一层身份,撒克逊人、诺斯人之类的,当他成为旗人时,就不再是某某族的人,而是某某旗的人。,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在观感上来说,没什么区别,但这就像温水煮青蛙,刚开始叫他们变成汉人,肯定万般不愿意,但这样慢慢煮,先叫某某族,然后某某旗,他们就会不知不觉地转变。  随着战功的积累,当他们升迁成了外姓汉人,那他们和别的族裔,连旗的区别都没有了,当他们成功升迁为汉人时,对他们来说,自然而然的,就会自认是汉人。  汉人不再是族裔的区分,而是阶级的区分。  冯森故意混淆了族裔和阶级的认同,打个比方说,如果说族裔是对人群竖切,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