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〇一二回 震高僧怒平舍利塔 贪佛宝特设锦衣卫(1/2)

作者:朱王孙
接上回。道:“哪里?泐公这毗卢洞天里经宝众多,弟子只恨这光阴太快,不能尽尝此中如饴之味。”

宗泐抬手请了座,二人相继接过慧聪奉上的茶水。朱元璋浅尝一口,笑赞道:“嗯,好茶。泐公这一壶‘身是苦丁’真是令人想念哪……”

宗泐话中半含隐意,笑问:“尊驾今日再尝此茶是何滋味?”

朱元璋手捏茶盏一边轻嗅,一边微闭双目回味道:“这气息似流年渐行渐远,可余味却如往昔历历在目。”此时,似是被心中所现过往之境触了情怀,只见他凝眉深思,由衷道来一席叹文,存世《天潢玉牒》(1)有记:

回想当年,众各为计,云水飘扬。我何作为,百无所长。依亲自辱,仰天茫茫。既非可倚,侣影相将。突朝烟而急进,暮投古寺以趋跄。仰穹崖崔嵬而倚碧,听猿啼夜月而凄凉。魂悠悠而觅父母无有,志落魄而倘佯。西见鹤唳,俄淅沥以飞霜。身如蓬乎逐风而不止,心滚滚乎如沸汤……

朱元璋吟述之间,那慧聪轻手留了两块茶巾在桌上,旋即静静退去。

他这一番怅然回首,宗泐听得字字入心。因此,在其叹文止尽时,感述一首《西江月》附和道:

恍然尘嚣深处,依稀梦里当年。

佛前尝问今日事,都付造化机缘。

无人见孤身去,争相望锦衣还。

故而金经细看时,何止万语千言?

这词中之意,恰到好处——既暗表了朱元璋乃是承顺天命而来,又不失大德点化开解之风。其功效瞬间直抵朱元璋内心深处,顿时在其五脏六腑之内击起了不小的波澜,只闻他爽笑一声叹道:“知我心者泐公也!”

宗泐一面为其斟茶,一面笑说:“尊驾谬赞,贫僧只是依佛理之言而论功德造化罢了。”

“说起这‘造化’二字,弟子倒是感触颇深。还记得当年弟子僧居凤阳皇觉寺中,一日,寺院被元军放火焚毁,致使弟子栖身无所,去留茫然。于是,当即弟子便跪于一尊弥勒残像面前求签问卜。”

宗泐笑问:“不知尊驾当时卜问为何?”

“弟子前后共卜问了三次。那第一签问的是留守继续为僧之吉凶。”

“签中所示为何?”

“大凶!于是弟子便求第二签,所问之事为还俗行乞之吉凶,结果签中所示依旧是大凶。”

宗泐笑问:“如此说来,尊驾是去留两难了——却不知后来是何抉择?”

朱元璋开怀大笑,道:“弟子当时心想莫不是天要亡我!因此,便在一时气恼之下卜问了第三签。”

宗泐追问:“不知那第三签所问……?”

“那第三签,弟子则对佛祖要了一个‘此生就凶’!却不想这一签竟然跳出个大吉!”这一席话听得宗泐讶然而笑,只听朱元璋又是一声爽笑,“就因那一签,弟子便选择了投军救民,从此专捡那些个凶险之事赴汤蹈火,却未曾料想竟得今日之天下。”

“阿弥陀佛,善哉善哉。常言道‘人之命数,三分天定,七分造化’。天命虽有,也应看个人如何幄定与抉择。尊驾能在进退无门之时纵身涅槃,将自己置之死地而后生,这便是不负天命之人。至于因何铸就今日之天朝,皆应归功于尊驾后来之修为。能使得天下归心,苍生仰颂,这便是不负造化之人。”

这一番析论之言听得朱元璋顿时心生感动,敬佩之至,忙合掌道:“阿弥陀佛,泐公之言令弟子感彻肺腑,如此灼见弟子应视为座佑之铭,以策来日之行。”

宗泐摇头笑道:“尊驾谬赞了。”说话间,只见他起身朝朱元璋合掌施了僧礼,着,手已指向了殿内那块锦襴,“就唤做‘锦衣卫’,统辖其他十一卫及南北抚镇司——至于这锦衣卫指挥使一职,朕就命你来担任。”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