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二十七章 两万元换来两块羊脂玉(2/4)

作者:壶说
的香港,有一个所谓的船王。

据说家族里有好几百艘巨船,生意做遍世界各地。

没来由的,穆涛觉着终有一日杨叔的气运行业也必然会像是那船王一般,在五湖四海处处开花。

穆涛刚想要招手拦辆车,却被身旁不远处一群围观人群给吸引住了。

喜好热闹本就是中国人的天性,自然不会是褒义词。

如穆涛一般年纪,最是喜好凑热闹,他自然也不会例外。

不由也不急着赶回杨叔公司和他道别,走上前仗着自己身体优势拨拉开人群,向圈子里望去。

原本,本打算今日便是回哈密再回雅满苏的。

穆涛大哥跟着教授去了南疆出任务,警官内部学院比起寻常大学来,学业与实践更为繁多些。

自然没能见上面,多少有些遗憾。

既然事办完了,那自然是要先回趟家的。

千百年前,那个气吞万里的楚霸王说过,富贵不还乡,犹如锦衣夜行。

如今赚了些钱,虽然不算太多。

但风风光光回趟家,还是有必要的。

穆涛推开人群定睛一瞧,原来是一个不大的地摊。

摊主是一个年岁很大的维吾尔族大爷,胡子已然花白,眼底里也藏进了新疆男人应有的沧桑。

老人身旁还陪着一个三十出头的年轻人,两个人背靠着墙蹲在地上,身前摆着的既不是小吃,也不是日常用品,而是两块石头。

嗯,没错,就是石头。

一大一小,大的那块四四方方纵横半米多,少说也得有百多公斤。

小的那块也如篮球那般大,看样子应该有四五十公斤重。

只是,与寻常石头比起来,这石头裂开的外皮之下隐隐约约间能够瞧得见一丝细润的石心。

那维吾尔大爷父子两人似乎是从南疆来的,并不是太会说汉语。

不过好在这里是新疆,热情洋溢的地方自然少不了热心肠的人。

在几个自小接受双语教学的少数民族同胞解释与翻译下,穆涛大概弄清了是怎么回事。

这个叫作热合木的维吾尔老人来自南疆和田,家里的小孙子得了一种叫作肝包虫的病症,需要做手术。

虽然乌鲁木齐人民医院在知道老人一家困难之后,免去了一部分医药费。

可哪怕是如此,前前后后仍然需要八千元的治疗费用。

热合木老人一家,全年收入也不过两千元不到。

这笔钱,无疑对老人的家庭来说是一笔巨款。

好在老人有一门祖传的手艺,点石寻玉。

和田玉,这种唯有新疆和田河里才有的羊脂美玉,自清朝开始便深受王公贵族的喜爱。

而热合木老人的先祖,便是当年专门为清朝朝廷效力的寻玉人。

这门手艺虽然传承了下来,可这些年和田玉的市场并不是很火。

若非,老人家救孙心切,迫不得已实在没有办法,也不会拿出祖上传下来百多年据说是给那清朝末代皇帝溥仪的进贡美玉来给孙子换医药费。

只是,还没进贡成,那个中国最后一个封建王朝便已然灭亡。

老人祖上没有办法,便将两块一大一小的和田玉留在了家族里,传承至今。

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

那个年代,不是二十多年后,黄金有价玉无价,一块羊脂白玉便能抵得上一套北上广的房子的年代。

和田玉自清朝之后,已然沉寂了一百多年。

可穆涛是去过深圳的,他已然从张倩那里知道,沿海城市已经有不少玩主儿的圈子中兴起了收藏美玉之风。

有道是乱世黄金,盛世文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