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394章 人约黄昏后(1/2)

作者:山的那边
,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七郎带周氏回到益州城的赵宅,跟六嫂安二娘说了两句,让她先帮忙安置娇奴。  安二娘看了娇奴一眼,点点头让娇奴跟她走。  七郎三言两语介绍了娇奴的来历,问家里人:“怎么还没出去看灯?我们回来时街上很多人了。”  赵老汉说:“刚煮了元宵吃呢!甜的咸的都有,你也吃一碗!”  甜的元宵是芝麻白糖馅的,咸的是萝卜丝肉末,七郎喜欢吃甜的!  周氏也盛了一碗,和七郎一起吃。  家里人都围在旁边,好奇周氏在王府的经历……至于七郎,去过蜀王府好几回了,家人已经不担心了。  赵老汉问:“王府元宵吃什么?你们不吃多点才回来?难得去王府吃席呢!”  周氏吃了一颗大大的萝卜丝元宵,笑道:“去王府看歌舞了,又被王妃叫上前说话。吃的也有,食案上一样样精致的小点心,也没顾上吃。”  赵老汉嘀咕:“王府招待客人就不够诚意!咱们家摆席,还大肉菜管够呢!”  亏了!亏了!早知道就不该去!  周氏边吃边说:“行了!今天也认识了好些官夫人呢!县令的母亲也去了,还有长史夫人、益州守备夫人,我想多认识些人,以后家里做什么事也容易。就说五郎,要是能从松州调回益州,回家都方便些。”  赵老汉震惊:“孩子他娘,你啥时候那么有见识了?”  周氏自得地笑了笑:“就你整天想着吃回本呢!”  老夫妻俩斗嘴,孩子们都在旁边偷笑。  郭彩云抱着女儿笑了一会儿,却觉得婆婆说得有理,益州可比松州繁华多了。  七郎惦记着和董月明的约定,吃了一碗元宵就要出门了。如浏览器禁止访问,请换其他浏览器试试;如有异常请邮件反馈。  家里人也都准备好了,扶老携幼地往街上走去。  虽然天明村距离益州不算远,但以前老赵家还从未全家出动来看灯。  嗯……也就赵大郎小的时候,赵老汉和周氏很年轻,带他来凑过热闹。  原因呢,一是家里穷。进城看灯也在城里住一夜,呼啦啦一大家子住行脚店的大通铺都得好多钱。  二是农家没有闲时。看灯属于玩乐,不是勤劳简朴的农家人应该做的。  今年难得一家团圆,自家在城里又有房子,才全家出动了。  至于家里的东西,把门户锁好,交代邻居们照看一下就可以了。  再说,有熊大在呢!  七郎穿梭在人群中,踏过如水波般的灯火,终于走到大街旁的一家酒肆前。  他和董月明约定了在这里相见。  抬头一看,就见董月明正从楼上的窗户探出头看他,也不知在窗前站了多久。  见七郎望过来,董月明笑了笑。  七郎一展手中的折扇,故作风流地扇了扇,走进了酒肆。  七郎走上二楼,见董月明正在桌前独坐,一个董家的护卫不远不近地站在身后。  “我来得迟了。”七郎又扇了扇,抱歉地说。  董月明微微一笑:“不算晚,县令刚把最大的灯点亮呢!你吃过东西没有?吃过了,我们就一起去猜灯谜。”  七郎笑道:“在家里吃了元宵。”  董月明点点头,让护卫结账,跟七郎一起下楼。  这酒肆位置好,坐在窗前也能看到满街花灯。但看花灯要猜灯谜才有趣,自然要去街上走。  这益州城的风俗,大一些的店铺都在门口挂花灯、吸引客人欣赏,灯笼上还贴着灯谜,猜中的还有彩头。,如遇到内容乱码错字顺序乱,请退出模式或畅读模式即可正常。人多拥挤,七郎索性递出自己的扇子,让董月明抓住另一端,两人牵着一起走。  长大了就是这点不好,小时候还可以拉师姐的小手手呢~~  “我们三宝杂货行,我舅舅也摆出了几个漂亮的花灯,摆一些精致的货物出来卖。趁过节人多,想大挣一笔。”七郎边走边说,“灯谜是我出的,猜中的人也有彩头。”  董月明问:“是什么彩头。”  七郎说:“圆润大师的墨宝!”  董月明:……  街上那些大小商铺门前,都围着人。  七郎和董月明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章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