默认冷灰
24号文字
方正启体

第0624章 天启九年,一边打仗,一边还能这么赚?(3/5)

作者:风少羽
排,都得仪仪。”

“具体的,还是让各部自己说说。”

说着,张好古看向卢象升:“卢阁老,你是户部尚书,朝廷如今有多少钱,钱都花哪了,和大家伙都说说。”

卢象升也是清了清嗓子,然后从袖子里拿出折子看了看黄立极,魏广微,刘鸿训,随后缓缓说道:“回皇上,首辅,各位阁老,去岁我大明税收已经达到了五千亿,比去岁上涨了近一成,换算成白银是五千万两。”

五千万两白银!

大明何时这么富裕过?

永乐朝的时候,朝廷一年不过三四千万两银子,那个时候就已经非常惊人了。

而到了万历朝,嘉靖朝,朝廷一岁银子就几百万两了,而到了天启年,朝廷一岁收入甚至不足三百万两银子。

可这才几年啊,朝廷一年收入就四千八百万两银子了!

一听这个数字,魏广微,黄立极二人互视一眼,都看到了对方神情的苦涩,这新政带来的税收这么多,而且还不劳民,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全天下几乎都在支持新政,可东林党偏偏让他俩和张好古对着干,这怎么对着干?

根本不是一个级别,哎哟,打不了的好伐?

卢象升没看魏广微和黄立极的神情,他继续说道:“不过,朝廷税收多,花的也多。虽然山东,河南,京畿,江南等地税收上来了,嗯,湖北的税收也上来不少,这倒是很让户部意外。”

“毕竟去岁湖北税收不错,但是相比整个环境,还是不够。”

说着,卢象升拿出一份份早就准备好的折子:“甘陕之地如今经过初步治理,花费少了五成,但今年这南北两地,仍有旱涝灾害,朝廷救灾这一块就支出了不少银子,还有征辽之战,对草原的战事,花费都不少。”

张好古笑道:“好歹税收还是提升的,五千万两银子,这个数字比永乐朝都多,诸位也都辛苦了。”

“说起来,这两年朝廷在京畿附近投入颇多,修建水渠水库,灌溉农田,这京畿之地是好起来了,但山西,甘陕之地,仍需要调理。”

“三边总督史可法的治理黄河的折子,各位阁老都看了吧,有什么意见?”

提到史可法那治理黄河的大计划,卢象升很想说什么,可动动嘴,他还是没开口,毕竟治理黄河,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疏通黄河修改河道,沿河修筑河堤,保护两岸环境等等,这些大计划都是为了黄土高原恢复原来的关中面貌。

花费是多了点,但该花的钱,就不能省。

有些钱你现在看着省下来了,但你这一朝省下来,后人就得花更多的钱,更多的人力物力去治理。

实际上,去岁朝廷税收的财政,花在军费上的,还真不多。

除了扔给辽东军阀当打了水漂的那部分外,辽南的军费,对草原出兵的军费,真不多,还没修路花费多呢。

毕竟朝廷的新军可不是曾经的卫所兵,那些辽东军阀,要出征了还要发开拔费,没有钱就磨磨蹭蹭,别说出力了,出工都困难。

实际上这也不能怪那些卫所兵,平日里一年到头领不到军饷,这临打仗了总要发点钱吧?

这就导致,很多边军,每年朝廷不仅要拨发钱粮,临战还要再发一笔犒赏军心的开拔费。

但新军不会如此。

新军每月钱粮都是发到个人手上,新军将士那是能真真实实的拿到自己那份钱粮,平日里钱粮不缺,训练一日不断,这临战就能直接拉出来用,不需要什么开拔费,也不需要什么激励军心。

只要朝廷有令,随时随地就能拉出来,拉出来还能打。

这就是新军和旧军的差异。

因此朝廷支出的军费不多,而犒赏的钱粮实际上也没花多少,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快捷键) <<上一页 投推荐票 回目录 标记书签 下一页>> (快捷键→)